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国良师”集体人格及其培育
引用本文:黄俊,乔虹.“大国良师”集体人格及其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2023(1):65-72.
作者姓名:黄俊  乔虹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资助项目“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编号:(2022)3-7-03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文科’建设视野下师范生素养养成教育路径探究”(项目编号:D/2021/01/52)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集体人格”这一概念源自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指向人类精神的深层领域。教师集体人格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埋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存在于人们集体无意识沉淀之中教师的集体经验、情感与品质。从中国教师集体人格的向度解读“大国良师”:一方面诠释中国所需教育人才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和大境界;另一方面表明良师乃有良心之师,兼具良好的自然德性与人为德性;良师乃有良知之师,自觉践行师德并保持高度的道德敏感性;良师乃追求良质之师,这是良师最为可贵之处,即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一种对于“好”的追求,这是一种精神态度,永葆教师工作的向上、向好。中国教师“大国良师”集体人格可从教师角色期待的历史嬗变中探寻、在教师隐喻文化的不断变化中凸显、在历代教师楷模的光辉形象中体现。“大国良师”集体人格培育核心在教师精神养成,源头在师范生培养,重在良师基因孕育,关键在教师教育方式变革。

关 键 词:大国良师  良知  良质  集体人格  精神养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