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情感劳动研究的模型比较
作者姓名:田国秀  朱小爽  张紫涵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教育是一项情感实践,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情感劳动.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首创的"情感劳动"概念及相关理论引发丰富的后续研究.格兰迪、托特泰尔、博尔顿和哥伦布四位学者分别从情感劳动策略的完善、情感劳动过程的细化、情感劳动动机的探究、情感劳动行为的识别视角建构情感劳动模型,在操作取向、动机探究和关系思维三个维度上对情感劳动理论进行推进.这种情感劳动理论发展的动向提示教师以过程性、关系性、文化性视角审视情感劳动:提升文化敏感度,情绪情感表现要因地制宜;增强动机觉察力,情绪情感处理要理性客观;提高行为适切性,情绪情感运用要因势利导.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