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其中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是能否打破长期以来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为了实现以创新能力为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关系及课堂环境。比如在讲授重力时.我对同学们说:干百年来,“苹果”不知“落地”多少次了.而人们只看到“苹果落地”就可以吃了(同学们笑),但牛顿却独具慧眼看到了“重力”.并由此推广到宇宙间的万有引力(这难道不是一种创新吗?),再介绍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引力定律推导出了海王星的运行轨道.并导致海王星的发现。这样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及知识的力量所在.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