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理健康教育课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发展,目前己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开展状况和课程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现有课程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规范。若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新课程改革的范畴,使之成为新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者对课程的性质、功能、形式等的认识尚处于模糊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进展的‘瓶颈’,许多一线教师尽管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又没有扎实的课程实践基础,以至无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影响了这项事业的普及与深入”。(引自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另一个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校本课程,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没有。定的课时保障。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绩效具有内隐性、长期性、个人化等特点,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制定硬性、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