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回眸庐山——读姚雪雪的《夏都绘影》
引用本文:王雅清,邓燕.回眸庐山——读姚雪雪的《夏都绘影》[J].九江师专学报,2006,25(4):103-104.
作者姓名:王雅清  邓燕
作者单位:[1]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2]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摘    要:庐山不仅是一座地理概念的大山,它也高在典籍中,高在中国历史上。历史的庐山,政治的庐山,宗教的庐山,文学的庐山,建筑的庐山,名人的庐山,在岁月的沧桑里依然光彩照人。那曾经烛照过几千年时光隧道的庐山也依然在湿润朦胧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当年的苏轼,曾经为“不识庐山真面目”作出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今天,一个从小居住在庐山脚下、一如庐山的婉约女子,多少次沿着那陡峭的台阶,从号称好汉坡的山路上,在游人如织的寻访中不断去重新发现庐山的真面目。她沿着那些石阶小径反反复复走了许多遍,从牯岭街头那些沐浴在清风阳光之中与庐山息息相关、像草木一般在庐山上生生死死的小人物,在尽管“浸透了以前的风霜雨雪”,却仍然萦荡着“脚步的回音”的颇具童话色彩的别墅构成的“庐山幽深的历史隧道”中,从“一块石头,一扇驳落的门,一堵沉思的墙里,”这名叫姚雪雪的女子,用灵性的眼光拨开了庐山神秘的面纱。于是有了她的《夏都绘影》。

关 键 词:庐山  中国历史  地理概念  哲学意味  小人物  隧道  女子  政治
文章编号:1673-4580(2006)04-0103-(02)
收稿时间:2006-01-31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