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佛教遗址出土舍利石函纹饰的类型与分期
作者姓名:田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摘    要:舍利石函为中国古代安置佛教舍利的最外层容器,是重要的佛教遗物。利用石函瘗埋舍利,始见于北魏,隋唐时开始流行,两宋时期达到顶峰,元明时期逐渐衰落。在此期间,石函的纹饰题材及其组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发生变化。以往研究集中在舍利瘗埋制度上,本文利用考古学中类型学方法,对考古出土且纹饰清晰的49件舍利石函纹饰进行探讨。纹饰题材分为佛教的人物、动物、植物、故事、壸门,世俗的瑞兽、植物、云纹、仿木及装饰纹样等。以纪年先后为序,对舍利石函所刻纹饰进行梳理,将纹饰题材及其组合分为北魏至唐武周时期、唐武周时期至北宋末年、金元明三个阶段,并归纳石函纹饰中佛教题材与世俗题材两者间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特征,试图从宗教政策、社会状况等层面,对这一变化加以阐释,并试图从这一角度探讨佛教传入中国后本土化进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