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智力因素在病理学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范婕,肖秀英.非智力因素在病理学教学效果中的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20(6):80-82.
作者姓名:范婕  肖秀英
作者单位:张家口医学院病理教研室,075000
摘    要:加强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的新进展。素质是指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构成的长期、稳定、内在的品质和潜能。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成功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 (知觉、记忆、思维等 )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 ,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 ,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 ,即动力系统 ,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可以这么说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 ,…

文章编号:1005-8796(2003)06-80-0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