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庖丁解牛的三种“境界”
引用本文:黄镇华.庖丁解牛的三种“境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
作者姓名:黄镇华
摘    要:高中语文《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有一段话自述了解牛所逐步达到的三种“境界”:第一,“所见无非牛者”;第二,“未尝见全牛”;第三,“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第一种境界“所见无非牛者”,课本上的注释是:“没有不是全牛的”。这值得商榷。我认为,原意很明确,应是“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不是牛的”。即把不是牛的东西看成了牛,根本不关全牛与否的事。王充在《订鬼》中有一段话很能说明这种情况;“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