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传导与个体非理性行为——基于行为公共政策的分析
引用本文:章熙春,朱绍棠,李胜会.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传导与个体非理性行为——基于行为公共政策的分析[J].科研管理,2022,43(8):183-191.
作者姓名:章熙春  朱绍棠  李胜会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641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我国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研究”(19JZD025,2019.12—2022.12)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广州加快‘1+4+4+N’战略科技平台建设研究”(2021GZYB02,2021.05—2023.04)。
摘    要: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是科技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具体举措与微观个体非理性行为的关联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行为公共政策视角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2007—2021年中央层面的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从情绪认知、行为引导构建行为公共政策分析框架,重点从工具、叙事与反馈三个层面分析科研减负、评价引导、人才管理三个维度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正巧妙地运用鞭子型与助推型协同的政策工具、认同强化与社会规范组合的叙事效应、政府主导的单向政策反馈来塑造科技人才的情绪认知与行为引导。但是,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政策偏好与科技人才的行为偏好存在偏差,政策工具的缺陷、叙事效应的断层与个体感知的偏差促使了“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体系亟待完善科研减负的选项体系、人才评审的评定标准与微观个体的情绪疏导。

关 键 词:科技人才评价  行为公共政策  情绪认知  行为引导  
收稿时间:2022-02-24
修稿时间:2022-04-05
点击此处可从《科研管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研管理》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