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校“四史”课程建设:定位、边界与理念
引用本文:李国泉,葛世林.高校“四史”课程建设:定位、边界与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23(2):68-73.
作者姓名:李国泉  葛世林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四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增量,承担着帮助学生确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教育功能,承载着引导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的育人使命。高质量建设“四史”课程,需要在学理上阐释课程的基本定位、内容边界、建设理念三个基本问题。要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大逻辑中把握“四史”课程的整体定位,在课程内容的主题进阶中把握“四史”课程的个性化定位;要准确厘清“四史”课程同思政课必修课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同传统史学类课程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内部的内容边界;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系统协同的内涵式建设理念和“大思政课善用之”的开放性理念。

关 键 词:“四史”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  选择性必修课  历史自信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