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品读·感悟·拓展--小谈《雨巷》的教学
引用本文:蒲发春.品读·感悟·拓展--小谈《雨巷》的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9(6):38-39.
作者姓名:蒲发春
作者单位:青海西宁三中
摘    要:【观点梳理】A.(戴望舒)他这时候写《雨巷》便自然是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困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并不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在那个特定时代进步青年内心深处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是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的追求的心境,更是现实的黑暗、理想的幻灭在一代青年人心里的投影。(王艳娟《〈雨巷〉的象征意蕴》,《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关 键 词:教学与研究  《雨巷》  感悟  品读  青年人  象征意蕴  戴望舒  彷徨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