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悲剧性特征
引用本文:谭永局,印成平.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悲剧性特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9).
作者姓名:谭永局  印成平
摘    要: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忧郁、孤独、哀愁,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生动地体现了他人生的悲剧和悲剧的人生.本文从柴可夫斯基所生活的历史时代、俄罗斯民族文化、人文环境及柴科夫斯基的性格、不幸婚姻、与梅克夫人之间"柏拉图"式的交往等主客观因素方面,运用音乐学、美学和民族审美心理学等方法,以多元视角分析了<第六"悲怆"交响曲>中"悲剧性"特征产生的原由及其表现手法.

关 键 词:悲剧意识  社会环境  主客观  表现手法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