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格鲁克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特征
引用本文:田婧,宋小霞,冯春玲.格鲁克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特征[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6(20):88-89.
作者姓名:田婧  宋小霞  冯春玲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基金项目:2014年山东女子学院校级青年科研课题《格鲁克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特征》研究成果(2014ZDX01),项目主持人:田婧
摘    要:德国作曲家格鲁克在西方音乐史上因其对歌剧的改革而闻名于世。18世纪中下叶,歌剧在诞生了百年之后沦为取悦欧洲封建贵族生活的装饰品,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剧,内容与形式日趋僵化,陷入一种夸张造作的陋俗。贵族们对阉人歌手的崇尚到了趋之若鹜的境地,逼迫作曲家为了迎合某位歌手炫技的需要而创作大量与剧情无关的咏叹调。早年在意大利因创作正歌剧而成功的格鲁克,深受当时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对正歌剧中的弊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经他改革后的歌剧咏叹调,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载体都体现出"力图使音乐为诗歌服务"和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本文以他歌剧改革的代表作《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中的著名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为例,分析了他咏叹调的形式美学特征、内容美学特征和载体美学特征,从而归纳出其综合美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究了格鲁克歌剧咏叹调美学特征的成因、影响与意义。

关 键 词:格鲁克  歌剧咏叹调  诗歌  质朴  自然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