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润物细无声——谈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暗示作用
引用本文:李燕.润物细无声——谈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暗示作用[J].现代语文,2006(8):96-97.
作者姓名:李燕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暗示是指在受暗示者不察觉的状态下,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侧面地、间接地刺激其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洛扎诺夫(Lozanov.G)根据暗示作用的特点提出了暗示教学法,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学习活动中除了智慧,也需要情感的参与.暗示教学法注重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潜意识的影响,注重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言语行为和包括表情、动作、语调在内的非言语行为来向学生实施暗示,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其中,言语的暗示力量是最直接的,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关 键 词:非言语行为  语文教师  暗示作用  课堂教学  暗示教学法  情感交流  知识传递  教学过程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