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段沉积微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李峰峰,李军,高志前,毛丽华.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段沉积微相与储层特征研究[J].科技通报,2018(6).
作者姓名:李峰峰  李军  高志前  毛丽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摘    要: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属性等资料对埕北低断阶沙二段沉积微相进行研究,并结合物性分析数据明确研究区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沙二段早期局部发育大规模水下扇。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较薄,平均砂厚为3.8 m,水下扇砂体厚度介于0.9~9.2 m,平均为2.2 m。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岩,颗粒分选较差,泥质含量较高,岩浆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含量较高,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14.7%,平均渗透率为4.5×10~(-3)μm~2,发育中低孔超低渗和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高达37.2%,储层有效性较低。砂体夹层发育程度较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分析认为,沙二段沉积环境不稳定和水动力持续减弱是控制储集层特征的主导因素,泥质含量是决定储层物性差的直接因素,并推测埕北低断阶沙二段难以发育大规模较高自然产能的优质储层。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