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年和老年男女抗阻训练后的骨密度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陈金鳌,张霈,杨帆,陆阿明.青年和老年男女抗阻训练后的骨密度变化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2).
作者姓名:陈金鳌  张霈  杨帆  陆阿明
作者单位:1.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
2. 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天津,300130
3. 山西省肿瘤医院骨科,山西 太原,030013
4.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021
摘    要: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男女在抗阻力训练后,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的变化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各35名,以及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年男女各35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不同年龄及性别的4个实验组,对下肢实行为期5个月的抗阻训练计划,要求每周训练3-4次.实验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下肢12RM肌力测试,并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区域(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判断BMD与肌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束后,所有受试者较实验前下肢12RM肌力有明显增长(P<0.01);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等3个部位的BMD和下肢BMC总体上也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腰椎(L2-L4)BMD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训练后身体各部位的BMD变化无性别差异,也无年龄差异(P>0.05);仅股骨颈部位的BMD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P<0.06).结论:青年和老年男女在5个月抗阻训练后,整体的股骨近端区域骨密度明显上升,其中并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仅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

关 键 词:年龄  性别  抗阻训练  骨密度  骨矿含量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and Old Men and Women BMD Changes after Resistance Exercise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