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文学翻译的译者模式及构建要素
引用本文:杭建琴,曾景婷.中国文学翻译的译者模式及构建要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87-90.
作者姓名:杭建琴  曾景婷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研究课题(2013-R-25468);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
摘    要:译者模式及其建构是中国文学能否"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适应与选择。"翻译适应选择论"是本研究的切入点,从原语翻译环境与译者之间的双向选择与适应,分析当下理想译者模式及建构要素,探究译者葛浩文如何使用翻译策略来适应译语翻译环境,选择合适的译文,从而得出最佳翻译策略。当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理想译者模式是以葛浩文为蓝本的外国汉学家模式;葛浩文在灵活使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基础上有意识地偏向"归化"的翻译策略,同时结合适时的删译,这是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最佳翻译模式。至于译者的构建要素,也应当像葛浩文那样具有中国经历、中文底蕴和中国情谊。

关 键 词:文学翻译  译者模式  葛浩文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