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理论探讨
引用本文:吕予锋,陈冀安.关于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理论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4).
作者姓名:吕予锋  陈冀安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88,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88
摘    要:本文认为运动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手段与方法,以及比赛对运动员机体与心理所施加的刺激表现出来的,运动训练作为一种“应激状态”而对运动员身心产生影响,因此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维度,二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而心理负荷的客观表现过程就是生理负荷的增加。运动训练是一个身体形态和机能与外部特定行为和活动相互适应的过程,外部行为与内部机能状态的矛盾贯穿于这一过程的始终,而内部机能状态的改变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因此,运动负荷本质上是一个生理学的概念,它的评价应当立足于内部机能状态的改变,即“内部指标”,而不能单纯依赖于“外部指标”,即外部行为和活动的强度;本文还就目前的运动负荷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科学的运动负荷评价应当涵盖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两个方面,以客观的生理指标作为依据,而且能够反映运动负荷的构成特定和变化特定,并具有在运动训练中推广和应用的其他优势。

关 键 词:运动负荷  生理负荷  心理负荷  评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