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心理咨询职业定位与高校应对策略分析
引用本文:王殿春,孟维杰.心理咨询职业定位与高校应对策略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5(Z2).
作者姓名:王殿春  孟维杰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心理咨询”是舶来品,由英文Counseling翻译而来。在我国香港地区,学者们将其译为“心理咨询”,即从事此类工作人员主要向他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或进行必要劝说。在汉语解释中,“咨”是商讨,“询”是询问,咨询就是找人商讨和询问。2001年8月,我国心理学界第一部职业规范标准《中国心理咨询师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颁布试行,预示着我国职业领域中又一种全新职业——心理咨询师伴随着时代发展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也标志着心理咨询事业从此摆脱了过去的无序状态,正式被纳入到政府管理与支持系统,走上了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和职业化的发展之路。心理咨询职业化过程在为其发展提供良好契机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反思与追问:我国为什么要把心理咨询确定为一种职业?高校在心理咨询的职业嬗变中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追问连同《标准》的解读,是人们在其职业转变后需要思索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