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唐诗中的“比兴体”——兼论诗歌多义性的可解与不可确解
引用本文:刘明华.试论唐诗中的“比兴体”——兼论诗歌多义性的可解与不可确解[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4):168-171.
作者姓名:刘明华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重庆市400715
摘    要:“整体的比兴”是意在言外的表达方式。唐诗中大量双关、隐喻实现了言与意的精彩照应,形成了“比兴体”。它有多义性的特点,但多义中又有可解与难解或不可确解之分。诗歌多义性的不可确解,是诗歌在多义性之可解基础上的又一次进步。从多义性的易解到难解,正好反映出诗歌及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写作意图从单纯到复杂、作品意蕴从单一到丰富的进程及阅读理解阐释过程中的语境限制与自由发挥。

关 键 词:唐诗  比兴体  多义性  诗歌  可解  不可确解
文章编号:1000-2677(2003)04-0168-04
修稿时间:2003年3月5日

On the Bi-Xing Style in Tang Poetry--The Interpretability and Uninterpretability of Polesemy in Poetr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