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植物染色体改良ASG法G-显带技术及其应用
引用本文:佘朝文,宋运淳.植物染色体改良ASG法G-显带技术及其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1999(2).
作者姓名:佘朝文  宋运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昌(佘朝文),430072(宋运淳)
摘    要:G-带技术由Sumner等1](1971)首先提出,其后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染色体研究二但植物染色体的G-带技术产生较晚.早期用胰酶法和尿素法诱导都只产生了C-带而没有产生G-带2]’.Greilhuber(1977)3]认为植物染色体比脊椎动物染色体收缩程度更高,若不是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不当,便是植物界根本就不存在G-带.但有人证明植物的核DNA与染色体长度之比和脊椎动物的并无多大差别,因此不能显G-带的原因应是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和显带方法不当.由于改用了酶解去壁火焰干燥法制片,自1982年起,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方法在许多植物染色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