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素材
引用本文:王琼湘.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素材[J].湖南教育,2006(23).
作者姓名:王琼湘
作者单位:长沙市十二中
摘    要:一、以民俗文化素材突破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教学时,文中对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去分析文中对父亲的动作、衣着、体态的描写,从而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此文能把父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因文中暗含了扬州特定的“买橘”习俗。扬州一地,大年初一清晨,主妇须将事先准备好的橘子、苹果分发给全家老幼,这是新年第一件庄重又愉快的事。扬州话,碰上好运叫“走局”,好的运气叫“橘气”。“橘”和“局”同声同韵,都是入声(“橘”谐“局”音),橘子的清新鲜爽的气味,俗称“橘气”,故而赠人以橘,便意味着把好运气馈与对方,希望吃了橘子,处处走运,事事遂心。它寄托了一个迂执的父亲对儿子的良好愿望,把父亲难以言表的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父亲遵循扬州风俗,虽然“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但仍希望儿子处处走运,事事顺心,所以,他才为儿子买来橘子——这一象征顺利的吉祥物,凝聚了父亲的挚情痴爱!作者并未明确说出这一民俗,只有通过对这一民俗的揭示和分析,才能使学生领悟本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到“背影”所包含的浓浓的父爱充分运用文中的民俗文化素材,帮助、引导学生理解了本文的重点。二、以民俗...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