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宋佛教水陆画及其商业化进程
引用本文:申小红,郭燕冰.南宋佛教水陆画及其商业化进程[J].文化学刊,2011(6):81-86.
作者姓名:申小红  郭燕冰
作者单位:佛山市博物馆历史研究部;
摘    要:佛教造像从石窟造像到壁画再到卷轴画的发展,是佛教艺术从不可移动造像向可移动造像的转变过程,佛教造像中心也从西北往东、往南移动。佛教绘画到宋代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为重大的一项就是水陆画的出现。水陆画出现的先决条件,是佛教汉化的完成和对外传播的需要。在宋代,佛教造像完成了其历时数百年的汉化进程,并积极向外传播。水陆法会的兴盛促进了水陆画的产生,而且需求量大增。水陆画首先是出现在宫廷大型法会上,后来逐渐向民间扩散,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仪轨。南宋时期,随着举办水陆法会的增多,水陆画的生产渐趋商业化,并形成了自己的手工作坊,而且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等东亚地区,其中以十王、罗汉的形象最为流行,使宋代佛像的形象和风格直到今天仍在这些地方发生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南宋  佛教  水陆画  水陆法会  商业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