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李渔的科诨理论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引用本文:王建科.李渔的科诨理论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20(1):56-60.
作者姓名:王建科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理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西安,710062
摘    要:科诨是我国古典戏曲构建喜剧性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李渔在他的戏曲小说中对科诨的广泛应用并不是无意识的 ,而是他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他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就专列“科诨”一节 ,从理论上阐述了科诨的重要性 ,论述了科诨与观众接受的密切关系 ;认为科诨是刻画喜剧形象的重要手段 ,科诨要为塑造喜剧形象服务 ;一方面科诨要贵自然 ,注重娱乐性 ,另一方面又要注重科诨的教育作用 ;科诨语言要个性化、通俗化 ,但同时要“戒淫亵”、“忌俗恶”。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还应把李渔所讲的“词采”、“宾白”和“科诨”联系起来理解 ,这样就可系统掌握李渔对科诨语言的要求。李渔的科诨理论是对元明戏曲科诨创作经验的全面总结 ,是自身创作和演出的经验之谈。

关 键 词:李渔  《闲情偶寄》  科诨
文章编号:1009-3826(2003)01-0056-05
修稿时间:2002年9月1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