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铁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及其脆弱性评估——以长三角为例
引用本文:王绍博,段伟,秦娅风,邓昭.高铁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及其脆弱性评估——以长三角为例[J].资源科学,2022,44(5):1079-1089.
作者姓名:王绍博  段伟  秦娅风  邓昭
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兰州 730000
2.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 730000
3.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连 116026
4.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大连 116029
基金项目: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16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1lzujbkydx011)
摘    要:当前,汛情、疫情等突发事件对于交通站点的影响愈发明显,作为当今旅客跨区域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高铁网络的连通性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此背景,本文以高铁网络相对完善的长三角为例,通过模拟连续节点失效、单个节点失效情景下网络特征值的变化,揭示其网络的脆弱性特点。结果发现:①长三角高铁网络已形成层级结构明显、社团组织结构清晰的网络化结构,同时整体呈现“小世界、多中心”的复杂网络特征。②当度值排序前20%、中间20%的节点失效时,高铁网络结构变得更加松散,节点间联系中转的次数明显增加,直接联系和相对可达性水平明显降低,网络呈现较高的脆弱性。而当度值排序后20%节点失效时,高铁网络结构变得更加紧密,网络集聚水平有所提升,节点间联系中转的次数有所减少,对整体网络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③单个节点失效背景下,高铁网络受冲击程度相对可控,基本可以维系高铁网络的正常运行。但不同节点对于高铁网络的脆弱性影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特点,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节点失效背景下网络呈现较高的脆弱性,而宿迁、泰州、马鞍山、淮北等周边城市节点失效时对网络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未来,应立足高铁网络脆弱性的空间分异特征,针对性的布局应急处置设施、谋划替代通勤线路、打造高铁互联互通联盟等,提高长三角高铁网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 键 词:高铁网络  脆弱性  突发事件  冲击  空间组织模式  长三角  
收稿时间:2021-10-18
修稿时间:2022-02-20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