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交媒体哀悼空间中的记忆书写与话语实践--基于@xiaolwl微博评论的分析
引用本文:席妍,罗建军.社交媒体哀悼空间中的记忆书写与话语实践--基于@xiaolwl微博评论的分析[J].新闻界,2022(2).
作者姓名:席妍  罗建军
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益传播力构建的理论、路径与测评研究”(19BXW090)。
摘    要:作为新的“记忆之所”,社交媒体在传承民间哀悼仪式的同时,也对哀悼主体进行着技术和话语赋权,使哀悼者能够通过微观的记忆书写活动,对主流文化主导的哀悼秩序进行解构和协商。本文对微博网友在哀悼李文亮的过程中生产的文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发现:网民的悼念文本虽然镶嵌于各种社会议程之上,但不再完全受传统的记忆“宰制者”的影响,而带有明显的个人性和自主性。通过日常化的个人表达和互文性的书写网络,网民将普通的网络空间合法化为哀悼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中,哀悼社区会对哀悼的意义进行协商,以完成一个“成功的悲伤过程”。在哀悼过程中,网民会对哀悼对象的身份价值进行争夺,不断从记忆的“工具箱”里汲取符号资源,以丰富和完型李文亮“平民英雄”的形象。随着事件发展,网民也逐渐接纳了官方赋予的荣誉身份,使得哀悼空间中的民间记忆与官方建构的集体记忆和最终趋于融合,一种新的记忆秩序也得以生成。

关 键 词:哀悼空间  社交媒体  记忆书写  话语实践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