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童化作文”教学案例诊断
引用本文:吴勇.“童化作文”教学案例诊断[J].湖南教育,2006(29).
作者姓名:吴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
摘    要:永葆“童心”的诗意案例一]听过一堂题为《放飞童年》的作文课,在作文前,教师和学生有一段“走过的历程”,其中包括精读三篇文章《天窗》《芦叶船》《快乐的足球赛》,略读了一组作品,例如《窗边的小豆豆》(节选)《美国少年的一天》等五篇作品。反思]笔者以为,这位老师的做法大有深意,别具匠心。其一,让“童心”复归。一个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对童年,往往是不识其味。7岁的孩子说70岁老人的话,在我们小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怎样让孩子拥有一颗童心呢?著名的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先生说“:对于小学儿童而言,文学的语言教育尤为重要。文学语言具有缪斯文化的性质,因此它与小学阶段儿童拥有的文化是相连接的。”曹文轩的《草房子》,让学生读到了童年的苦难和忧伤;林海英的《城南旧事》,让学生读到了童年的美丽和善良;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让学生读到了成长的烦恼;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让学生读到了童年的幽默和幸福……阅读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影子,阅读让学生有了童年的滋味,阅读让学生有了童年的心情,阅读会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学生的心中童真、童趣一旦复归,情感会变得更加丰富,精神会变得更加丰满,笔下的文字就会变得更加充满孩子气,富有孩子味!...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