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库仑势垒重离子核反应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林承键,贾会明,刘祖华,张焕乔.近库仑势垒重离子核反应机制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5(3).
作者姓名:林承键  贾会明  刘祖华  张焕乔
摘    要: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原子核的变化,被看成是核物理学的开端。这一伟大发现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入到费米(10-15 m)尺度,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1928年,乔治·伽莫夫用量子隧穿效应解释了原子核的阿尔法(α)放射性。量子隧穿是典型的量子现象,由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所决定。其逆过程,即两个粒子形成一个复合核时也遵从同样的规律,这已经被早期较轻原子核的熔合反应研究所证实。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粒子加速器能量的升高,人们可以研究较重核之间的核反应,形成了近库仑势垒重离子核反应的研究方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此方向产生了许多新发现,如:深部非弹性散射机制、垒下熔合反应截面增强、光学势阈异常、准(预平衡)裂变与全熔合-裂变的竞争、势垒分布与耦合道效应、弱束缚核的破裂效应与连续态的强耦合和奇特核特殊的核反应机制等。对近垒能区重离子核反应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自然界中核过程的认识,如恒星能源的产生、宇宙元素的合成与超重核合成等,同时,与国家核安全战略以及核技术应用和核能开发等国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