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特点简析
引用本文:黄志林,乐秀峻,陆青萍,冯志祥.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特点简析[J].上海教育科研,1988(6).
作者姓名:黄志林  乐秀峻  陆青萍  冯志祥
摘    要:每个人均属于、生活于某一特定的群体之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他们学习生活在学校、班级、少先队等正式群体;另一方面、还可能与班级内外的某些同学组成一个个非正式群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非正式群体"具有一定的价值和规范系统,而这种价值和规范系统至少调节着各个成员的行为".由于非正式群体有相对稳定的人员、统一的群体行为,谋求的谐调心理,因而,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曾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分析了近五百名小学生,发现不同年龄特征的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发展有显著差异.低年级阶段,小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正式群体的概念,又发展组合了非正式群体.一年级小学生一进入小学就面临着一个群体再组合的过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