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鲁迅杂文中比喻的独创性
引用本文:吴成年.论鲁迅杂文中比喻的独创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Z2).
作者姓名:吴成年
摘    要:进入鲁迅杂文的天地,读者会情不自禁地惊叹那一个个妙语连珠的比喻,如朵朵含露欲滴、色彩斑斓的鲜花灿烂地盛开在眼前,令人留连忘返。这些生动的比喻增添了鲁迅杂文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比喻的呢? 一、比喻的“神似” 比喻在描人写物时,有追求“形似”和“神似”之分:前者注重对象间的外在的、表面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易知易见的;后者注重对象间内在的、本质的相似处,要求表达者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和发现力。相比之下,“神似”的比喻是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中国有句俗话:“画虎画皮难画骨”,把皮毛画象并不难,难在画出骨来,这才是高超的手笔。鲁迅杂文中的比喻是自觉地追求“神似”,即运用极凝炼、浓缩性笔墨绘出对象的神采。新文学在前进途中,常常遭到一股股复古逆流地侵袭,鲁迅等新文学运动的战士毫不手软的清除路障,使新文学日益发展壮大起来。《学衡》派就是其中的的一股复古逆流,他们企图以螳螂之臂挡住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结果不过给历史徒增自不量力的笑例而已。“夫所谓《学衡》者,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左近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