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同学会是民初由顾维钧、周诒春等欧美归国留学生发起成立的留学生联谊团体,在其存续的百年之间,其会员以知识精英的身份在政治、社会、文化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长期以来,对于欧美同学会的成立时间,却有1911年、1912年、1913年、1915年四种不同的说法。通过梳理欧美同学会原始会史档案,细考发起人之回忆和当时新闻界之报道,对该会认同的欧美同学会成立于1913年之说,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推定。  相似文献   

2.
赵珩 《留学生》2013,(1):50-51
坐落在北京南河沿南口、菖蒲河畔的欧美同学会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就今天所在的会址来说,也有近80年的时间了。 我国清末始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欧美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些留学生在其留学所在国成立不少留学生会和留学生会馆,促进了海外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谊。嗣后学成归国,也继续保持着这种友情,分别在北京和天津成立留美、留英、留法比德等同学会。1913年,在当时著名留学生领袖人物颜惠庆、周贻春、顾维钩、詹天佑、王正廷、叶景莘等先生的发起和赞襄之下,  相似文献   

3.
60年代的台湾留学生是祖国分裂后失落海外的游魂。他们不仅在美国没有根,在台湾也没有根,身在流浪,心在流浪,既不容于异邦,又难与祖国认同。因此,描写“无根一代”的烦恼便成为台湾留学生文学的主要题材,亦是其作品主题.80年代中后期大陆留学生文学则不再局限于写留学生文学的痛苦与感伤,而是着意表现大陆学子在异国的抗争,反映出新一代中国人对社会、人生、世界的锐意进取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高校外国留学生社团不断壮大。留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校园社团资源的基础、指导教师的付出以及留学生自身的诉求。政策支持是留学生社团的发展保障,校园社团资源是留学生社团的存在基础,指导教师是留学生社团建设的关键,来华留学生是留学生社团的活动主体。这四大因素共同促进留学生社团的建设与成长。留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社团管理、学校支持力度、社团建设以及留学生自身方面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文章主要以河北大学为例,对外国留学生社团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探讨影响我国高校外国留学生社团建设的相关因素与问题。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农业科学体制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科学体制化过程体现了西方近代科学移植于中国的一般模式,留学生群体成为了近代农业科学体制化的主体。他们在近代农业科学体制化完成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农业科学高等教育的建设、专业社团的成立及专业期刊的发行两方面探析留学生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代表着近代科技移植于中国的一般模式。中国地质科学留学生构成了近代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的主体。在中国近代成就卓著的地质学家中,有留学经历的占72%;他们不仅把近代地质科学系统地引入中国和向国外介绍中国的地质地貌,还创建中国近代最早的地质科学社团和研究机构。开展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等。1909年成立的中国地学会,是中国第一个地质科学学术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已经从个人的学术研究,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学术研究;1913年成立的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是中国地质事业初创时期的领导机构。科学社团和科研机构的建立是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最重要的标志,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的体制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由在美中国学生集聚成立的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是近代中国留学生在异邦所组成的最具有影响力及号召力的社团。这一学生联合会是留美中国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一个域外学生社团,在这一社团中,年轻的留美学生得以初步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并在这一领域中进行相互沟通。从留美学生公共领域成立的推动力来看,主要是由两股力量构成:一是外部的推动力,由美国社团文化对中国留美学生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群体凝聚的内驱力,主要是留美中国学生结社的联合意识所驱动。在美留学生从"私域"逐渐走向"公共"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出彼时留美中国学生群体中一种难得的公众精神的确立,也反映出近代留美学生通过学生活动空间组织实现对"求同进化,以竞生存"的追求,无疑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专门化物理学会在中国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物理学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清末民初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一批留学欧美和日本的留学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学成归国,他们把物理学的种子带了回来,并生根发芽结果,物理学人的专门化组织--中国物理学会经过李书华、叶企孙、吴有训等物理学前辈的努力终于在1932年8月于清华大学成立.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我国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事业发展,在抗日战争前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留学生文学思潮和世纪初的留学生文学相比,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它提供了遭受文化冲突的"边缘人"(文化边际人)的心理经验;并且大陆留学生文学因为融合了"经济中心的现代性"的思维定势和心理期待,而尤其表述和象征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将接收留学生作为国家战略,在长期的留学生教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这些留学生教育的“先行者”相比,我国来华留学生事业正在起步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后发优势”,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经验,同时避免其留学生教育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叶凤美 《留学生》2013,(2):47-47
根据现存的实物及文字记载,欧美同学会系统主办的第一种机关刊物,是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欧美同学会丛刊》。这份刊物是中华欧美同学总会创办的。北京欧美同学会1913年成立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他一些地区的归国欧美留学生也相继成立了同学会,如1915年成立的广州欧美同学会、1919年1月成立的武汉欧美同学会、  相似文献   

12.
全意大利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英文名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UnioninItaly (CSSUI),意大利文名Unionedegli Studentie Studiosi Cinesi in Italia,简称全意学联,是2001年在中国驻意使馆教育处支持下恢复和筹建的。是非盈利性群众团体,在意大利的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团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大规模向法国派留学人员是在80年代初,第一批大陆政府派出的留学生都是些中学毕业生,他们在中国读完中学,到法国来读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便在法国谋到了一份职业。这批留学人员中,回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奉行侵略扩张政策,为了配合这种政策的实施,日本朝野组织了各种社团,专门研究它最大的邻国——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问题,加强对中国的渗透,教育方面更是这些社团感兴趣的研究课题。1878年成立的以大保久利通为首的振亚社提出通过交换留学生,从教育方面影响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关系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6年。其具体研究方向为中国留学史、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是徐州师范大学的特色研究课题,在省内外学术界也有广泛的影响。该课题酝酿于1980年代初。当时,青年教师周棉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有感于近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壮举和长期蒙受的不公正待遇,萌生了研究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关系的念头。在长期、艰苦乃…  相似文献   

16.
王凡 《留学生》2011,(2):54-55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起,陆续成批地派出留学生,到国外的高等院校留学。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留学生的派往地,都是属于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及东欧诸国。直到1964年,中国才第一次成批地向西方发达国家派出留学生。  相似文献   

17.
天津青年宫在组织青年活动方式上不断创新求变,相继建立了大学生社团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之家,大学生七彩大舞台等高校联谊社团与高校联谊俱乐部,累计发展会员两千余人。图为青年宫与天津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一起联欢。  相似文献   

18.
《神州学人》2012,(7):46-49
学联简介中国留荷学生学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为"全荷学联")是受中国驻荷兰使馆教育处认可的,在荷兰商务部正式注册,代表全荷兰范围内中国留学生和学者权益的唯一合法组织。全荷学联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长久以来,它都是在荷中国留学人员的一个大家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2009,(11):4-4
【温尼泊华人网】据加拿大《世界日报》报道,多伦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社团最近出版了《留学生应急实用手册》,以帮助留学生应对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师范大学在校留学生的社团参与和校园融入问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在社团参与方面,留学生表现出参与动机明确,融入度较低。本调查旨在调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参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情况及问题,分析其中原因,并探讨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