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资格问题作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难以掌握和操作。文章指出了我国立法中关于证人资格规定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对证人资格的含义、范畴和评判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最大限度的打击犯罪 ,我国法律规定了证人作证的绝对义务 ,然而从价值平衡的角度、人性化的角度、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 ,证人免证权的建立将是实现证人权利保障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各国的证据立法和实践中,证人证言均被认为是强有力的证据种类。以细致缜密而著称的英国证人制度设计中,针对儿童证人资格、证言证明力、儿童证人的特殊保护问题均有较详尽的规定。我国应充分借鉴现代证据法学的通行规则,即儿童具备实质性证人条件,亦即取得证人资格;同时在庭审前服务、庭审技术屏障、庭外保护方面统筹设计,建立和完善我国儿童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4.
刘红平 《天中学刊》2002,17(1):21-24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证人“不愿”、“不敢”出庭作证的现象十分普遍。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困扰我国立法和司法的一大顽症,严重地妨碍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程及其效果,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律只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但对证人出庭作证的权利保障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另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保障证人权利的意识不强也是其中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问题,就必须在法律上规定严密的证人权利保障关系,对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求偿权、证人及其近亲属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律保护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对于一切纠纷必须依一定的手段来加以证明,于是司法证明的手段在纠纷解决中就显得特别重要。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庭审过程中越发强调直接原则和言辞原则。证人证言在庭审方式的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民事法律在证人证言的法律规定方面其大体的框架已经形成,但是其中还有若干问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证人拒不作证,拒不出庭作证现象广泛存在,以及证人作伪证、证言内容失实等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的形式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提出完善我国证人制度的若干构想,包括完善我国诉讼中证人资格问题、明确证人出庭范围、有效的证人出庭作证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证人证言是一项重要的证据。而我国法律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还不规范,也不够完善,甚至有些还是相互矛盾,而且对证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因此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不便,不利于法律公平公正的实现,因此,建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非常必要,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证人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措施及证人出庭作证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证人证言作为被世界各国立法所普遍采用的证据形式之一,其对解决民事纠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证言的采信率极低。《民诉法》及《规定》对证人的资格、出庭询问、形式要求、费用虽予规定,但存在操作性不强的缺点。总结我国民事审判中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立法体例,对《民诉法》中的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诉讼法律制度中存在着证人保护制度不健全、忽视证人损失的补偿、证人作证缺乏强制性等不足,因此有必要制订系统的“证人法”。从证人资格、证人的权利与义务、证人保护、证人补偿、证人奖励、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立法,以此保障证人的合法权益,改变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证人拒绝作证权是世界许多国家刑事诉讼立法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代的封建法制中也有所体现。而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立法规定证人负有作证的强制义务,仅部分亲属有不被强制出庭作证的权利,至今尚未确立系统的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证人拒绝作证权的存在,是刑事诉讼法律价值多元化和社会利益权衡的结果,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因此我国刑事诉讼应当在借鉴古今中外法律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享有证人拒绝作证权的主体范围,以及拒绝作证权的行使和限制等方面作出完善。  相似文献   

11.
鉴定文书加盖公章才具有法律效力,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它在表明鉴定主体合法性、鉴定文书制作程序规范性和鉴定结论的可采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意义只是相对的,加盖公章可能模糊鉴定主体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的承担、可能无法落实鉴定结论的法庭调查方法、可能使得鉴定人职业资格制度面临巨大挑战。不能把上述论题只当作鉴定文书格式的问题,应从鉴定人制度改革、鉴定权的合理配置以及鉴定结论的采纳采信等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12.
沉默是诉讼程序中人们保护自我的消极言论方式,具有法律意义。沉默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沉默权问题涉及证据规则的告知,涉及沉默与沉默权之间的区别。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履行被追诉人行为后果的告知义务,使涉嫌其中的人了解影响其重大利益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其充分知悉相关情况后,选择沉默还是作出言辞陈述,形成证据意义上的口供。当前,沉默权争议的焦点在于“有权沉默”的赋予与是否进行“有权沉默”的司法告知。基于法律的精神,我国不应确立沉默权制度,但应当告知口供证据的法律意义及言辞陈述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3.
沉默是诉讼程序中人们保护自我的消极言论方式,具有法律意义.沉默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沉默权问题涉及证据规则的告知,涉及沉默与沉默权之间的区别.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履行被追诉人行为后果的告知义务,使涉嫌其中的人了解影响其重大利益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其充分知悉相关情况后,选择沉默还是作出言辞陈述,形成证据意义上的口供.当前,沉默权争议的焦点在于"有权沉默"的赋予与是否进行"有权沉默"的司法告知.基于法律的精神,我国不应确立沉默权制度,但应当告知口供证据的法律意义及言辞陈述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sought to explore anecdotal reports that social workers in South Africa are often advised to postpone therapy with child complainants of sexual abuse until after the child's testimony, based on concerns of legal professionals that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could influence the child's testimony. Applying purposive sampling an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y, individual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8 social workers and one psychologist that provide therapeutic services to child complainants of sexual abuse in the Gauteng province. Interviews were audio-recorded, transcribed and independently analyzed by both researchers, performing thematic analysis. Emerging themes include a lack of directives in terms of the provision of pre-trial therapy for child victims of sexual abuse, current practice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regar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way forward are presented.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证人不愿或拒绝出庭作证等现象十分普遍。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入 ,就必须在分析我国刑事证人制度存在的缺陷基础上 ,提出具体的完善的对策 ,如改革证人作证制度、建立证人拒证制度、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证人宣誓制度、建立证人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在发生纠纷时,人们究竟选择法律还是规范来进行解决?著名的法社会学家埃里克森在其著作<无需法律的秩序>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诠释.作为社会控制体系诸多手段之一的规范与法律,人们在解决纠纷时对它们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规范与法律本身的优缺点,另一方面也与纠纷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对于社会秩序和纠纷解决而言,规范和法律都是不可偏废的,法律中心论与法律边缘论都有失妥当.而且,规范才是法律权利的终极根源.  相似文献   

17.
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取证难却是摆在当事人面前的最为严峻的客观事实,尤其是获取证人证言,由此应运而生“悬赏证言”。对悬赏证言法律效力的判定,大家莫衷一是。本文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具体分析悬赏证言的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8.
证人证言是诉讼活动中是最重要、最普遍运用的一种证据。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三大诉讼法对证人作证问题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现象屡见不鲜。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结果,最终影响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价值的实现。为了改变当前证人不愿、不敢出庭作证的现状,就证人作证问题作了些探究和建议,以期对我国建立的《证人作证规则》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法律实证主义是西方的重要法学流派,同时又是一个饱受误解的学派。本文首先探讨了法律实证主义的定义问题,认为,法律实证主义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流派。接着.讨论了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中心地带——“分离理论”和“社会事实理论”.力图消除人们对它的误解。随后重点研究了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对这些批判分别加以驳斥和辩护。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我国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立法规定了证人的作证义务,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作证、不出庭的现象严重。观古今中外立法例,从历史发展和基本人性角度出发,赋予特定公民以证人作证特免权,有利于改变证人拒绝作证的现状,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因此,构建我国的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应制定好适用的原则与范围,并完善相应配套机制,以有效解决实践问题,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