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闽北廊桥彩画是闽北人文历史的深厚积淀,它与闽北民间风俗、民间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闽北特有的廊桥彩画艺术特色,是闽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廊桥彩画的形式、题材、寓意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闽北廊桥彩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唐代及以前的木构建筑遗存甚少,学界对建筑彩画的研究多集中于明清官式彩画,对明清之前的彩画研究较为薄弱。然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较好地保留了中唐至西夏时期的建筑彩画图像,是丰富我国建筑彩画的重要史料。因此,文章从构图比例、纹样图案、色彩配置等三方面系统分析了莫高窟第361窟建筑彩画的艺术特征,并与现存建筑彩画实例进行对比,发现第361窟建筑彩画装饰藏式风格突出、特征元素丰富,对研究吐蕃时期敦煌石窟建筑艺术和完善我国早期藏族建筑彩画形制特征具有双重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民居建筑彩画是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久远的历史和显赫的艺术造诣.本文以徽州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徽州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建筑彩画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徽州彩画装饰多样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徽州建筑彩画的装饰功能.最后总结出我们应该对徽州传统古建筑彩画进行保护,让徽州的经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中国画坛,岩彩画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岩彩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汉至唐的一千多年间,它一步步走向灿烂辉煌,宋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渐行渐微.今天我们讨论岩彩画艺术,探究岩彩画“写意性”的表现方法及手段,就是希望为当代中国岩彩画艺术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岩彩画源于中国,后来吸收了西亚一些国家的艺术手法,并向东传播到东亚国家。到唐宋时期.人水墨画的逐渐兴起使岩彩画从中国传统的化视线中消失。近年来,岩彩画再次被国内美术界重视。现代岩彩画在绘画材料、表现领域和手法上有了质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原始涂绘岩画材料与现代岩彩画材料的依托材料、颜料、调和剂和工具进行了比较,揭示出现代岩彩画是如何在现代科技的介入下摒弃不利于色彩保存和艺术表现的因素,发展成为一门更具有生机的绘画艺术的.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中国水彩画发展的状况,讲述中国水彩画发展的方向,分析了水彩画的时代感和精神性。提出要发展水彩画,在中国必须把中华民族的艺术优点、民族精神与水彩画的特征接合起来,用真诚、严谨的艺术作风深入生活,到大自然和平凡的人民群众中去寻找创作题材,构建出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水彩画。  相似文献   

8.
中式建筑彩画为中国艺术的精华。以旋子彩画中植物纹为例,延伸至工艺品纹样设计中,诠释古人自然观和生态观,以及吻合激光雕刻技术的有机概念、生态化趋势和保护传承发展方向,对于今后寻找产品创作灵感上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者经过对岩彩画艺术的认真研究和实践,并对当下岩彩画家多类作品风格分析总结认为,以其材料技法、画面底色、黑白元素,以及形式构成等要素为契机,完全可以改革甚至颠覆传统工笔重彩画的画风面貌,进而推进、拓宽、延伸工笔重彩画的现代审美领域和表现形式现代化,加快重彩画在创新理念、审美追求和视觉美感诸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坛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趋势下,出现了“岩彩画”这一新的绘画样式。从表面上看,岩彩画的出现,是由于绘画材料的变革和相应地的翻新。从本质上来说,则是与中国画色彩观念的革新紧密相联,即对“随类赋彩”与“墨分五色”传统色彩观的不断超越,岩彩画是以色彩的新颖,独特来显示其艺术魅力的,近年来,岩彩画取得了令有可喜的成绩,但从中国画发展的整体进程看,目前取得的突破,仅是一个开始,如何把握岩彩画未来发展趋势,关键在于解决好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涉及并影响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亳州山陕会馆建筑的整体建筑布局对称性、空间秩序美及雕饰内涵育人性等是儒家思想潜在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儒家"中和"思想是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特色形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亳州花戏楼作为清代戏曲艺术表演场所,建筑带有明清时代风格和徽派建筑特色,其形制、结构和历史变迁,反映着大清盛世亳州地方戏曲艺术演进的轨迹,印证着宋代以降以民间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俗乐形成、发展和繁荣,具有特殊的音乐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解建筑施工图墙体绘制的步骤,打破常规复杂、繁琐的绘图方法,利用绘制好的直线的端点,结合快速标注、多线设置等命令,快速、精确的完成墙体绘制,形成一套用于绘制施工图墙体的新技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建筑制图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初步实施,阐述了建筑阴影透视课程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思考,提出建筑工程图教师缺乏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CAXA电子图板是一种功能很强的绘图软件,在绘制机械图方面有很大优越性,但在绘制建筑图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本针对这种软件谈把它运用在绘制建筑图方面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6.
在建筑工程图的绘制中,图样比例和尺寸标注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鉴于目前工程图纸在CAD模型空间绘制和打印中普遍出现的图面混乱、图样的绘制随意放大缩小等问题,基于国家制图标准的要求,探讨软件应用的规律和操作方法,使图面布局合作,减少多次设置的麻烦,从而使工程图纸的绘制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7.
施工图是建筑装饰工程重要的技术指导文件,也是建筑装饰制图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管理措施,施工图设计在装饰行业中极不规范,缺乏应有的深度,在高校制图课程教学中也存在同类问题。针对建筑装饰行业的现状和高职院校装饰制图课程施工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建筑装饰行业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制图课程教学应加强施工图教学环节的把控,尤其是对教学重点的把控,并重视国家制图标准的应用,使学生真正具备建筑装饰行业施工图设计岗位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钢笔画是建筑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随着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钢笔画教学在已往的基础上,要突破传统观念,求个性,有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与内容,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钢笔画训练,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generative drawing as a means for developing complex content in architecture design studios. Appending the word ‘generative’ to drawing adds specificity to the most common representation tool and clarifies that such drawings are not singularly about communication or documentation but are also productive instruments for architectural inquiry. A particular aspect of generative drawings is their potential to directly activate conceptualisation processes. Such advancement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evidence of continued design thinking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isolation of schemes at a particular point in a process. Generative drawings offer the means of advancing multiple paths of inquiry rather than singular research channels typified in introductory pedagogies. The relevance of drawings as polemical instruments or tools of critique and history is well established, but the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techniques of generative drawing that advance multiple mode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re less explicit. The use of drawings as discursive instruments is a critical step towards the alignment of authorship as but one category of priority alongside the rich and complex field of forces beyond individual intuition. The recognition of design research as a category of inquiry commensurate with scientific or historical disciplines requires that our instruments have explicitly defined purpose. By discussing specific techniques and the reasons for communicating such intuitive or inexplicit architectural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seeks to disperse the mysterious haze that obscures the legibility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from the uninitiated.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职建筑专业学生的特点,将《建筑制图与识图》与《建筑CAD1》进行组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和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