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如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  相似文献   

3.
“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小人等。对此进行简要勾勒,可以更深刻理解“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柳是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原型意象,其审美文化意蕴在唐代有一个由美向丑的转变,即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品性高洁的隐者形象转向唐代轻狂卑劣之人格象征,由唐初拓展出的美貌女子渐渐转向青楼女子。其转变的原因有:唐代社会政治思想的开放与商业文化的繁荣;唐代乐舞《杨柳枝》的盛行;柳意象审美意蕴的老化,陈陈相因;科举取士制度与党派之争;青楼女子以柳自比。  相似文献   

5.
“柳”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诗歌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送别诗中。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含有“柳”意象的送别诗及其译文,探讨作为送别意象的“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7.
“桃花”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其作用不言而喻,但自古诗中桃柳不相离,《桃花扇》也不例外,“柳”是《桃花扇》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柳”在整部书中共出现了八十二处,按作用和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韦梦雪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4):11-12,23
柳作为一种原型意象,蕴涵的丰富非其它意象可比。综合起来看,至少有三种:一是象征离别,蕴含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别后的绵绵相思之苦。古代有折柳送行人的习俗,诗人多采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二是用杨柳象征春天,柳眼、柳芽、柳丝、柳叶、柳花、柳絮,皆是诗人吟咏的对象。三是以柳喻人,寄寓身世之感。既有男性诗人用以比拟心目中美好的女性形象,也有女性自比自叹,自抒胸怀。  相似文献   

9.
从对欧阳修词中“柳”的意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欧阳修不仅在学习前人传统题材和手法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敢于突破传统,在词中抒怀言志,开创豪放词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只字未提柳却字字皆含“柳”,而诗中所描写的柳的婀娜多姿、千娇百媚、生机勃勃也注定了“柳”这个意象不只是春意盎然,也离不开离愁别绪、惜春伤怀……  相似文献   

11.
12.
在别离诗词的意象群中,柳出现的频率最高、蕴蓄的意思最深,因而也最引人注目。文章紧扣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的“柳”这一意象,从它的成因、实质展开了充分的分析探讨,并对其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柳"--涵义丰富的诗歌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自然界中的事物经由人的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意象的大量运用,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特征,它使得文学作品的抒情方式既有明快直接的画面感,却又显得迂回婉曲,幽邈深邃,建构了古典文字特有的魅惑.大凡日月星辰,风雪云气,江河湖海,虫鸟鱼草,无不收在眼底,藏在心中.  相似文献   

14.
王颖 《考试周刊》2012,(52):24-25
"阑干"这一意象在宋词中随处可见,词人们通过"阑干"这一意象,构造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意境,引起了读者的欣赏、品味与思考。本文探究了宋词中的"阑干"意象。  相似文献   

15.
叶芝抒情诗中露珠意象实为玫瑰意象的变体,是爱与关的象征;露珠意象还与其它意象并置呈现了诗歌的绝美意蕴。而露珠意象在后期诗歌中的缺席也凸显了叶芝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王锐 《语文知识》2006,(10):14-15
在我国古代,马经常出现在描写边塞和战争生活的诗篇中.诗人们留下了许多与“马”和“马蹄”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四蹄腾空,可显骏马奔跑时的飒爽英姿:跨沟越壕,跋山涉水,可显战马神威;马蹄声声,警报频传,可显军事紧张;马蹄撒欢,悠闲驰骋于青青原野,可显蓬勃气象。本文打算从四个方面谈谈古诗中的“马蹄”意象。  相似文献   

17.
"莽汉"诗歌的意象背后确实含有着深刻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有着超出意象本体之外的深刻内涵。最后,我们可以说,"莽汉"诗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准确地反映了青年人的真实心态和时代的文化氛围;站在反思者的角度和高度,明确了执著的反文化姿态的意义;把川东口语引入诗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诗歌走向的多元化可能;把生活方式从想象转为真实,是个体与时代精神的沉淀。  相似文献   

18.
大历诗风的代表诗人刘长卿的诗,其意象的营构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他的诗歌中,共有30多处写到了"闭门"这一意象,因此,他可以堪称是一位"闭门"诗人。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意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形成原因及其所构成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元稹《生春二十首之九》)柳,是春天的使者,它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历来是诗人骚客的宠儿。在我国古典诗苑里,既有“杨柳”“垂柳”“高柳”“绿柳”,也有“寒柳”“金柳”“烟柳”“雪柳”,此外还有“柳枝”“柳叶”“杉口梢”“杉口絮”“柳绵”……诗人借助“柳”这一意象,或状景,或抒怀,或喻人,或讽世,不一而足,魅力无限。  相似文献   

20.
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进行论述,并探讨其对舞台效果营造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