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科学发展观视野探究"包容性增长"的背景、内涵及"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两者的辩证关系,同时论述了"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近些年来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强调增长必须是可持续的和协调的,更多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即实现"包容性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对于引导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旨在让所有人享有发展的平等机会,合理地分享发展的成果,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包容性增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在新时期的体现,也体现了中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转变政府考核体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协同,具有民本主义发展导向,更关注民权、民生。"三农"问题的本质就是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的失衡。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学概念和发展理念,包容性增长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实现"包容性增长"面临着观念束缚、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职能滞后的政治障碍,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相关体制,培育社会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强调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以包容性增长理念促城镇化健康发展,通过制度创新给城乡居民、社会弱势群体及低收入人口提供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从经济增长中获取更多收益;通过统筹规划及生态文明建设,使城乡区域均衡协调,使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绿色增长倡导经济增长与包容性和绿色性共存,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通过构建指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各省市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显示该区域经济增长既缺乏高质量也缺乏包容性和绿色性,理论推导表明技术创新是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最佳动能。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应深度融合、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指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它更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从这个角度观察,包容性增长与目前中国所倡导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等理念彼此相容。在理念上强调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既强调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与其他发展机会,又强调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其核心内涵是倡导机会公平的增长。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都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区域发展与全球发展等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趋势,是对现实发展情势和面临问题的积极应对与理性选择,是对科学发展观所倡导和追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目标的体现、深化与拓展。它坚持"科学发展"的发展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内涵;坚持"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彰显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道德情怀;坚持"构建和谐"的发展向度,维护了以人为本思想的终极目标。因此,具有丰富的人本意蕴和人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内涵和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9月举行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部长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该理论强调增长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包容性增长理论是针对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发展的特征提出的,深入研究其概念、内涵和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渊源和演变历程,包容性增长的现实旨归、实质内涵和核心指向,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和机制选择,包容性增长理念研究中的若干误区等方面问题所作的评述,将为促进人们思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崭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3.
政府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一国或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主体.服务型政府与包容性增长提出的历史背景大致同步,在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上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的途径很多,但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最根本的途径.只有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有效地推动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Whilst recent decades have seen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inclusive education, many teachers still feel that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does not fully address their professional concerns about how to enact a policy of inclusion in their classrooms. To help to bridge this gap, we drew on the concept of craft knowledge to undertake a detailed study in two Scottish primary schools of the practice of class teachers who are commit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es involved, and considers how these helped us to develop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constitutes inclusive practice, whilst also contributing to a more robustly theorised knowledge of what we have termed inclusive pedagogy, or the inclusive pedagogical approach. Methodological complexiti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the concept of craft knowledge are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15.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要求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采集2000—2016年安徽省地级市数据,多维度选取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对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表明,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变化平稳,围绕均值小幅度波动;地区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指数、社会公平指数、民生福利指数、绿色生产指数以及环境保护指数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制度变迁和城镇化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下,包容性增长成为社会经济体新的增长,其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江苏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强北弱的不均衡局面,阻碍经济发展。在结合包容性增长理念和江苏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南北携手、中部地区承前启后的合作框架,实现苏南、苏中、苏北并驾齐驱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教育公平.特殊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中一个规模较大的群体,在其接受教育时,用全纳教育的思想指导,更有利于特殊儿童享受公平的教育权利.本文基于全纳教育视角,试图从受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的公平及教育结果的公平三个方面论述教育公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是促进特殊儿童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全纳教育作为当今一种最新的国际教育思潮,其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教育即人权、反对教育中和社会上的排斥与歧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关注到人权问题的重要性。作为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也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关注的焦点。全纳教育正是基于教育即人权的理念,运用人权观,从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分析教育和社会问题,因此具有较为深刻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在社会建设维度上要求用包容性统构社会排斥,重新调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继续保持效率,更加注重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共融,使效率中蕴含公平,公平中包含效率。包容性增长同时要求用包容性统构社会结构的非均衡性,促进城乡和区域"包容性"发展,优化社会结构。立足中国国情,推进权利配置无差异化、社会管理多样化、区域发展协调化是社会建设包容性增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ports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and practices of inclusive schools in India using a case study methodology. Being a signatory of the Salamanca Statement,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has undertaken to implement an inclusive system of education in schools. An initial survey conducted to identify sample inclusive schools showed that inclusive education is being adopted by many schools on a superficial level. In fact,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rm ‘inclusive school’ was more of an ornamental name used to create an impression of inclusion. Deliberations with the managements and teachers of these schools revealed that the concept was being adopted and implemented in Indian mainstream schools albeit in the absence of any clearly defined ideas on the subject. An in-depth exploration was undertaken into the inclusive practices followed in two case-study schools.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school heads, class teachers,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This was accompanied by observations of the practices followed by the so-called inclusive schools. Data thus collected were analysed us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tudy demonstrate lack of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practices, curricular and co-curricular activities which if incorporated would actually bring about inclusive practices beneficial to students of diverse need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policy proposals with respect to a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the various provisions that should be made available in the inclusive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