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基于对这两档节目的创意、传播意图、传播内容、制作风格、传播效应的考察,并结合国外同类节目,分析汉字书写类节目对于展示汉字文化魅力、创新电视节目形态、促进国人汉字文化觉醒、搭建汉字公共外交平台等方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
蔡骐  李予希 《新闻前哨》2014,(10):27-29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首先从社会现实、媒介发展、受众需求三方面探讨汉字听写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其次,本文从节目繁荣发展之中观察其潜在的隐忧,包括文化传播的异化、汉字书写效果的有限性以及受众参与渠道的单一性。最后,为使节目获得持续发展,本文认为节目应当考虑引入体验形态,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并且应构建更为丰富的受众参与式文化。  相似文献   

3.
阴程敏 《声屏世界》2014,(11):25-26
<正>今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各地卫视纷纷跟进,推出了一批收视和社会反响皆优的原创文化电视节目,在运用电视形式传承传播传统文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张黎思 《今传媒》2016,(3):94-95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其本身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特色的魅力,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本文主要研究标志设计当中汉字标志从文字说明功能进行图形化视觉识别功能转化过程中汉字图形的独特的意象性特征,将汉字的信息传播功能提升到视觉形象的传播,书画同源,优势兼并.  相似文献   

5.
正《于丹品味汉字》节目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闻媒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正能量的积极探索。这是新闻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中国记协4月22日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北京电视台《于丹品味汉字》研讨会上的共识。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电视台播出《于丹品味汉字》系列节目,通过解读汉字,让观众重温汉字的魅  相似文献   

6.
在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汉字作为文明传承的信息载体 ,不仅传播了语言信息 ,而且传播了汉民族历史文化等诸多信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索汉字 ,可以发现汉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 ,而且蕴含着人性化的内涵 ,蕴藏着当代图像传播的许多生动有趣的特征。深入探讨汉字传播信息的方法、模式、规律、功能 ,将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悦欣的《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一书,从书法艺术的视角来观照汉字的美学旨趣,让人耳目一新.该书把汉字的审美与对外汉语传播结合起来,拓展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视域;肯定了汉字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和凝聚中华民族中的积极作用;探索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提出汉语走向世界的具体对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8.
申庚文 《大观周刊》2011,(16):18-18,25
汉字的魅力,不但在于其基本的信息传播功能,更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德育默化功能。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国人对文字的应用更趋向于信息层面,这势必发展为传统文明的断代现象。在汉字书写过程中,艺术体验与德育默化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提倡国人尤其青年学生能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正面价值,提升生命厚度。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了网络元素,甚至改变了文化思维.网络技术推进了世界的发展,人们充分地享受着网络科技所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只要登陆网络平台,就可以浏览各种新闻信息,观看电视节目,进行网络购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而网络技术对人的思维模式所带来的冲击使得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信息也给传统文化带来负面影响.鉴于人们普遍使用电脑操作而导致"提笔忘字"现象的存在,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节目,引发了汉字大讨论,同时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本文旨在从《汉字英雄》节目看传统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古国,汉字是我国民族中占大多数的汉族使用的文字,追朔历史大致有三千多年。 汉字开始刊于金石,从殷朝的甲骨文,逐渐变为钟鼎文。从大篆至小篆起,开始书于竹帛。 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社会需要一种易于书写的文字,于是由小篆发展为隶书,在纸上书写更加方便。印刷术和雕版活字印刷的发明,使文字信息更加易于大量复制,传播面更广,文化教育开始普及,更多的人能够使用文字,汉字又经过一次改革,变隶书为楷书。  相似文献   

11.
李蕾 《中国广播》2014,(3):102-103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12.
王烨 《报刊之友》2014,(4):89-90
随着全球化不断的深入,媒介转型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的电视媒介面临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双重夹击,转型之路的寻求更加急迫。在各种歌唱类、选秀类节目扎堆的暑假黄金档,一档以汉字为基础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异常亮眼,其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和现代化的运作方式为媒介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文章力图从《汉字英雄》这一特例入手,通过对节目的分析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对电视台运营有何价值,有无必要大力开发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节目,如何平衡这里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在2013年的夏天推出后,迅速占领了暑期档的电视荧屏,本文从节目模式、传播模式、受众本位方面来分析与阐述该文化类节目的成功之处,并对其成功背后的发展瓶颈和现实隐忧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然而真人秀节目要想切实满足受众,就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支撑,同时电视真人秀节目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电视的路径,成为当下中青年群体体悟传统文化继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二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向下,只有互动合作协调发展才能相互促进。本文通过探讨二者的双向互动关系,以期二者的相互促进能达到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传播文化是电视媒体使命之所在。然而一直以来,文化的阳春白雪与电视的大众化传播仿佛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让电视人大费周章,此时,演播室互动文化栏目的兴起以不可预期的完美化解了这一矛盾。本文就将以《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一系列节目为例探讨演播室文化节目的特征和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7.
传播文化是电视媒体使命之所在。然而一直以来,文化的阳春白雪与电视的大众化传播仿佛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让电视人大费周章,此时,演播室互动文化栏目的兴起以不可预期的完美化解了这一矛盾。本文就将以《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一系列节目为例探讨演播室文化节目的特征和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与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个节目在2013年暑期取得良好收视成绩后,这两个节目的相关话题也纷纷登上网页和微博热门搜索,其他媒体也给予了相应的重视,在取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4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积极创作和播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至此,多家省级卫视先后筹备起自己的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创文化节目,为提高这些节目的收视率与关注度,省级卫视借助各种平台予以推广和宣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以汉字听写为主题的节目,播出后在众多电视娱乐节目中突出重围,引发热议。本文从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和节目本身的特色入手,分析节目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以汉字听写为主题的节目,播出后在众多电视娱乐节目中突出重围,引发热议。本文从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和节目本身的特色入手,分析节目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