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闻佳琪 《声屏世界》2022,(1):118-119
罗伯斯庇尔和列宁作为革命时期杰出的政治领袖和思想家,将政治思维、革命实践与新闻思想紧密结合.在相似的革命历程中,罗伯斯庇尔秉持的西方自由主义报业理论与列宁继承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因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渊源截然不同,使得他们对报刊职能观的选择及面向对象、报刊的首要功能、出版自由观念等新闻思想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2.
新型媒介技术使微博成为自由表达的有效工具,微博的"微"字特点便于公众实现表达自由,微博使每个公民成为言论的自由表达者、新闻传播者以及出版者。本文认为,微博实现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边界的消解与融合,形成了涵盖三大自由的"表达自由"。微博等自媒体宣告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终结,各国公民依据本国宪法,追求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微博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这种新型的、全面的表达自由制定新的政策法规,对于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确保公民依据法律法规运用微博行使表达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权利与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3.
出版自由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伟 《新闻记者》2001,11(6):33-35
出版自由的保障和限制出版自由 ,即公民依法享有的通过出版物表述思想见解的自由 ,是言论自由的重要表现形式。所谓出版物 ,我国1997年2月1日实施的《出版管理条例》第2条第2款作了如下界定 :“本条例所称出版物 ,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马克思指出 ,“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 ,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 ,①“没有出版自由 ,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② 言论与出版自由是全部自由的基础和中心 ,凡是人们不能自由表述思想的地方 ,其他自由就没有保证。言论与出版自由在探索真理、弘扬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4.
出版自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又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结社、集会和出版的自由.除了"文化大革命"的一段非常时期以外,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公民应该拥有的这些自由.  相似文献   

5.
1644年,英国作家约翰·弥尔顿发表了举世闻名的《论出版自由》一书后,出版自由为人民反抗封建压制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被列宁誉为“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  相似文献   

6.
一、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是通过传播媒介表现出来的言论、出版自由。它是指公民和新闻传播媒体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搜集、采访、写作、传递、发表、印制、发行、获知新闻或其他作品的自主性状态。”①同时,新闻自由和媒体为公众关心和讨论社会问题提供传播必要的信息,公众言论通过新闻媒体得以会聚和讨论,各种信息得到交汇和比较,形成公共舆论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牛静 《东南传播》2010,(1):50-52
实行公民办报、注册登记制和有效的司法程序保障是国外报纸出版制度的主要内容,这种制度是在“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下创设的,强调公民拥有免于政府干涉的自由。在这种出版制度下形成的媒介垄断实际上有悖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初衷,仍需要发挥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政府的积极力量,推进报纸出版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言论出版条款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四新 《国际新闻界》2006,(9):31-34,61
文章以中国宪法与言论出版自由有关的条文内涵为出发点,结合联合国(包括地区性)人权条约确立的表达自由的人权标准和其他国家保护表达自由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正确理解言论出版条款和文艺创作条款的路径,解释了宪法相关规定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的言论出版自由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任淼 《新闻前哨》2020,(1):66-67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新闻论著为基础,分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莱茵报》时期的"人民报刊"思想。包括人民报刊与人民精神、人民信任、人民利益以及出版自由的关系,探讨了"人民报刊"思想对新媒体传播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0.
出版自由     
《现代出版》2013,(3):40-40
根据中国学界对出版自由的理解,出版自由是指公民(包括政府机构)既可以依法设立和管理出版社,也可以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出版自由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著作自由,即公民有权自由地在出版物上发表作品;二是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设立与管理媒体机构,即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社的设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童兵 《新闻大学》2020,(3):46-60,118,119
本文将列宁新闻思想的形成发展分为建党、夺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阶段。建党时期的重点是提出通过办报来建党,夺权时期的贡献是建构党报的党性原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本文的重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提出新时期报刊的性质与功能、社会主义出版自由政策、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业务指导方针、无线电广播特点功能和共产国际报刊工作的原则与策略。本文对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理论贡献作了深入分析,并就加强对列宁新闻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出版自由的争取和获得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其中,强制性的法律管制手段的失效,知识税的征收以及后来的被废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传播政治经济学者通过对英国历史上激进主义报刊兴衰的解读,却发现19世纪英国社会最终所获得的完全的出版自由,是以代表工人阶级的激进报业的衰亡为代价的,这种以"自由"为名而实施的控制力量远大于政府的强制性管制措施;而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广播电视行业"解除管制"的呼声和发生的大规模媒体并购浪潮已经极大地侵蚀了传媒公共领域的存在,从而使现代出版自由本身也面临着深刻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历来非常重视报纸、刊物、网站等出版审读工作,报刊网出版质量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政策的把握、舆论导向、内容刊登等方面,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报纸刊物网站音像电子出版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且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新报刊网审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民族危机深重,这一时期,国人的出版自由观念呈现出三种取向:保守观点以三民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战争环境下应对媒体加以限制,实施新闻统制政策;激进观点认为越是处于国难越要放开出版自由,不应有所限制;折中观点认为可以加以限制,但是要讲究尺度。三种出版自由观念取向,具有各自的社会基础,缘于一定的历史语境,三者相互博弈,也对当时的出版自由政策产生了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著作中,两次谈到“绝对的新闻出版自由”,列宁也多次将“绝对的出版自由”写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规定为党的最近奋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闻自由及新闻自由的相对性1.新闻自由的内涵新闻自由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具体地说,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收受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电视的传播自由,发表评论的自由以及开展批评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王国庆 《传媒》1999,(6):9-9
3.问:报刊的更正与答辩有何规定? 答:发表更正与答辩是新闻机构对所刊发的不真实、不公正的内容履行的一种职责。《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报纸、期刊发表的作品内容不真实或者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当事人有权要求更正或答辩,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近期出版的报纸、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这一规定,新闻出版署最  相似文献   

18.
邵绿 《新闻传播》2013,(6):19-20
本文从自由主义和公共性的理论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而对报刊理论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责任论进行梳理,最后对公共新闻业与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基石为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提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分法,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学说也为报刊的公共新闻学理论与公共新闻业兴起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总则第1条出版自由苏联宪法保证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以他们享有同样的通过报刊和其他大众新闻媒介自由表达意见、获得和传播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新闻的权利而得到保障。报刊和其他大众新闻媒介是自由的。不得对大众新闻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20.
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言论出版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报案”发生的背景、过程、审判沿用法律等角度出发描述了“苏报案”中显示出的中西方对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不同,并揭示了上海租界具有更多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因及其有限性,最后指出租界的特殊环境对中国革命报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完全依赖则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