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的概念,“一般来说,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①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社会性别”已经成为研究人类社会与历史的一个基本分析范畴,在人文社科领域被广泛运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媒介和社会性别的关系自然是无法避免的研究课题。随着媒介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同的传播现象和传播形态为研究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电视荧屏上的“暖男”形象便是当前研究媒介和性别建构的现象之一,虽然涉及的是男性形象,但是也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心理和女性主义在西方和东方的不同处境。  相似文献   

2.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核心“社会性别”的角度观照大众传媒 ,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内容上分析传媒中常见的几种男性话语 :1、将女性视为“第二性” ;2、将女性对象化、物化 ;3、以男权标准区分“圣女”与“巫女”。第二部分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层面追溯传媒中男权话语的根源 ,认为传媒中男权话语滥觞于东西方历史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并且至今存在于文化的观念层 ,同时与商品文化的兴盛有关 ,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敏感度弱于西方女性。第三部分着重考察传媒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 ,主要在以下方面起作用 :1、传媒形成社会性别“刻板成见” ;2、传媒对弱势族群进行“消音” ;3、传媒所持的男性中心价值观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的女性形象模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发现哪些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事实或歧视女性的事实被视为当然合理,导致了对女性发展、人格、利益和权利的损害。人们通常认为,传媒形象“真实地”、“直接地”表现了现实,但社会性别理论则指出,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经过了男权文化的调整,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妇女编辑出版领域空前繁荣,对女性学与编辑学的研究已经成为编辑出版中的热领域。这将对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妇女发展和塑造社会性别环境作用更为直接。但在编辑学研究著作中,从性别视角探讨编辑活动的研究却难以见到,编辑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性别意识缺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编辑学领域的性别研究问题进行探讨。一、编辑学研究领域的性别意识缺失与女性学1.编辑学研究领域的性别意识缺失为了了解编辑学女性/性别研究状况,笔者进行论著和论文收集。在国家图书馆网,用“编辑”对“学位论文”和“中文普通图书库”的“所有字段”分别检索,然后用“女性”、“妇女”分别进行二次检索,在1994年-2003年的38篇博士论文中没有发现,在图书中没有与“性别”、“女性”有关的,与“妇女”有关的13本图书鲜有论著。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用“编辑”检索1994-2000年的“关键词/篇名/摘要”为16602篇,再用“性别”、“女性”、“妇女”分别检索,得到15篇、22篇、6篇;其中不仅多有重复,有些内容不属于女性研究的范畴。用“传媒”对该网络数据检索,得到1508篇,对“篇名”的二次检索中“性别”有20篇,“妇女”有29篇,重复大多...  相似文献   

6.
性别与传播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介绍了“性别传播”研究这一传播学“边缘”学科的历史兴起、研究领域及其对传统学科的挑战。它 70年代兴起于西方 ,有三个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女性传播者、传播内容、女性受众。需要强调的是“性别”一词特指社会性别 (gender) ,而非生物性别 (sex)。性别研究进入传播学研究的时间虽不长 ,却因其独特性和批判性而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吴斯 《东南传播》2023,(4):104-107
社交媒介中女性话语从抵抗“女德”到制造“男德”的系列话语实践引发了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当前社交媒介中女性话语的生产逻辑是以父权话语作为参照,构建一套与之相对的话语体系。其隐含的性别二元论不仅使女性话语不仅无法摆脱潜意识中的父权话语阴影,还使女性陷入主体性缺失的危机。通过对两性间的平等与差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女性话语需要以性别公平原则为指导,建构多元话语体系。而为了实现女性话语体系的建构,不仅女性间需要进行视角互换和“横向政治”建构,还需要男性加入,共同重塑当下仍由父权意识形态控制的社交媒介“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赵金 《青年记者》2008,(11):54-57
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能得到同等考虑.评价和照顾赵金:刘研究员,您好!说到“性别平等”这个概念,大家更熟悉的是“男女平等”这个词,与之相连的是“女性意识”、“女权主义”等,您能否解释一下“.陛别平等”与“男女平等”有什么不一样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刘菡  任佳艺 《图书馆》2022,(1):103-111
文章调查当前主要的女性公共图书馆,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机构附属女性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中围绕女性馆藏的相关行动,归纳它们在设置、馆藏、服务宗旨使命和项目设计方面的特点,选择三类中的典型进行案例分析,从深化“平等服务”角度,探讨中国情境下女性图书馆的设置及图书馆女性群体服务要点:一是利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剖析当前图书馆实践中的性别平等状况、程度和潜在机会;二是提出实现性别实质平等的主要进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媒介与女性关系进行深入观察,透过一些可见的议题和现象,以及不可见的社会深层机制与缘由,对当代纷繁复杂的中国媒介与女性景观进行学术层面的系统梳理.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媒介与女性关系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可见的呈现:媒介成为性别议题呈现的主要场域”、“可见的推动:媒介成为为女性赋权的利器”、“不可见的制造:消费文化与传统性别文化结盟”、“不可见的缘由:理论研究与媒介现实错位”.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通过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性别的区分,强调了性别的社会建构性。《申报》作为上海近代发行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报刊,其中对“3B原则”中的美女形象运用也使其成为商业报刊经营的成功典范。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经典,且深入人心,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消费文化,也实现了对于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的建构。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浸染,画报女性的形象得以固定,完成了一种消费文化下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与传媒这一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这说明学术界已经对媒体促进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以及建立先进性别观念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也说明人们的女性意识有一定的增强。随着社会及媒介性别意识的逐渐提高,也随着商品化时代的来临,近年来,我国冠以“女性”名称的媒介数量大增,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等,纷纷推出女性版面、栏目、频道、专刊等。关于女性媒介的概念,当然不是因为其冠名为“女性”,就是女性媒介。女性媒介是指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主要以女性议题为内容,以服务于各阶层女性、传播先进…  相似文献   

13.
"美丽制造"与媒介的女性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霞 《当代传播》2004,(2):87-89
“人造美女“是2003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媒体的报道沸沸扬扬,通过对此的读解.可以透视出媒介的女性观实质上是一种商业化的女性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媒介认同“美“对人视觉的冲击;媒介的社会性别意识也是男性文化主导下的社会性别差异意识;媒介中的女性以时尚和魅惑为主色,女性意识在媒介传播活动中仍然处于缺席状态.  相似文献   

14.
当下传媒类大学生的“性别”成为影响就业质量的显在问题。调查显示,高校传媒类大学生中男性就业优势明显,而女性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诸多就业“不平等”,大量女性大学生被迫放弃媒体工作而转投其他行业。研究发现,先入为主的“男强女弱”等刻板成见,放大了就业观念、工作强度、国家政策与社会观点等因素对传媒工作“性别选择”的影响。本研究从性别视角切入,立足女性立场,探寻女性就业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相雯 《新闻世界》2014,(6):249-250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我们现今追求社会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性别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家庭伦理剧塑造的女性形象为基础,分析当代家庭伦理剧反映的女性形象变化。  相似文献   

18.
漫长的父权制社会文化,生成了一个女性长期以依附性姿态和第二性身份存于社会之中的历史与现实境遇。对女性他者身份的建构,使其以与男性相对的否定性特质成为柔弱、被动、无攻击性和非理性的象征,并在现代化公/私二元结构的社会空间变迁中被桎梏于相较于男性而言社会价值较低的私人领域,导致妇女在公共领域的“隐形”与“失声”。多媒体、数字化信息爆炸时代,话语竞争的力量渠道变得多元且复杂,许多新兴的发声渠道和平台开始为性别平等的话语建构带来了新的助力和挑战。脱口秀节目的逐渐走红,为不少女性提供了自我言说的舞台,使女性一定程度上从“被凝视的客体”转变为“能发声的主体”,在幽默、讽刺、娱乐外衣的掩护下,得以“挑衅”父权制话语系统,并由此开拓出一个包容“不驯的”女性话语的表达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脱口秀为女性言说提供了机遇,但也为之带来了新的挑战,女性在借助脱口秀节目平台发声时对男性的冒犯所激发的争议,使得女性使用“冒犯的艺术”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受到了质疑,乃至以“性别”进行言说或赋话语以性别属性本身也成为可疑的立场。本文在梳理脱口秀中的女性言说的基础上,力图思考拓宽女性话语空间的更正向的方式,反思互联网时代,在资本大潮之下,性别言说的可能和必然。  相似文献   

19.
袁莉 《今传媒》2016,(1):68-69
如今的大众传媒报道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抑女性形象、对女性性别定型等,以致男权主导的社会文化和性别秩序依旧存在,这对大众心理和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女性立场出发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辨析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因素,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和自由发展,蕴涵着妇女解放的深层诉求.本文以媒体对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相关报道为例,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分析传媒报道应该从传播性别平等的文化理念、注重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建立相关监测机构、为歧视女性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女性自身的主权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0.
在女性主义意识逐步觉醒的年代,我国“她综艺”的热度随之水涨船高,女性追求性别平等、寻求自我表达的欲望愈加强烈,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听姐说》作为我国首档以女性主义为批判视角的网络脱口秀,为“她综艺”的女性主义话语表达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听姐说》节目女性话语传播内容,探究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听姐说》的女性话语传播方式,建构新时代女性多元化形象。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她综艺”的女性话语传播困境,包括平民女性的缺席、女性成长的忽视、母职惩罚的掩盖等,并提出解决脱口秀女性话语传播困境的解决方法,即重构平民意见领袖、拓宽节目话题范围、引导观众展开母职讨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