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润生著《中国新闻通史纲要》 (下简称《纲要》 ),论述我国新闻事业迄今为止的历史,并以其发展脉络为基础,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新闻事业今后的发展厘定了可资借鉴的轨迹。这主要表现在对我国当代新闻史的深入研究和严谨表述上,而有关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及其经验教训,而且探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报刊的创办经过和发展道路,描述了其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新时期理论新闻学的发展过程。   如果说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之教师或集体或个人所著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和《通史》里关于“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开始就有清政府、外国人、资产阶级保皇派和革命派、国民党、共产党等创办的新闻事业.现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闻事业已发展成中国新闻事业的主流,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仍需进一步深入.陕西师范大学李文教授所著近70万字的《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闻事业深入研究的成果,这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以独特的视野、翔实的新闻史料为地方新闻史的研究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这一成果可以肯定之处很多,笔者着重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3.
刘晓慧 《新闻通讯》2010,(12):59-60
抗战时期,中国两级对立的新闻事业步入一个共处与斗争并存的阶段。共产党的报刊在国民党统治区利用共处进行斗争,利用斗争求得共处和发展。《救亡日报》(1937—1941年)(以下统称“救报”)就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4.
董芹 《青年记者》2007,(20):90-90
大跃进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处于无序阶段。《人民日报》在这一时期的宣传报道主要集中于"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虽然《人民日报》的报道在服务性信息、高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来说,负面影响是主要的。下面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新闻的真实性、指导性、社会监测功能、"两个环境"理论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人民日报》在大跃进时期对农业的宣传报道,探讨其应有功能和应尽职责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党的新闻事业除了具有一般的新闻事业的特性外,还有自身的特性。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作了以下概括:“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之所以也同时是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同人民利益的根本一致。党的新闻事业的这一特性,集中地体现在党的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中。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不同的是,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开初西安地区的进步报刊相继出版,影响很大。以后,国民党加紧摧残进步新闻事业,共产党领导的一些报刊进行艰苦斗争。这一时期的进步报刊有: 一、我党领导创办的报刊《统一战线》。这是1936年西安事变后,根据国共合作的新形势,由中共陕西省委于1937年1月创办的党内刊物。以刊登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议、指示为主要内容。出至第五期停刊,于同年6月2日复刊,改名《党的生活》。省委和西安工委的领导同志关锋(贾拓夫)、新雨(张德生)洋清(欧阳钦)、方晟(赵伯平)、韩晋(韩夏存)  相似文献   

7.
王宇川 《新闻传播》2023,(11):112-114
党在延安的十三年奠定了陕甘宁边区的领导地位,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十三年间,延安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成为了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党在这一时期创立了大小报刊百份,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有效地提升了根据地各方面水平,其中党办报刊和期刊以《解放日报》《中国共产党人》《群众》等六十多份,有效地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也为现代报刊媒体提供了发展创新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年与新闻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以来的20年间,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巨大的进展。我国的新闻事业在这20年间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年12月到1989年上半年。 在这一阶段,我国新闻工作者对过去几十年新闻事业的得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提出了新闻改革的问题,努力探索新闻改革的道路。 这一时期,我国新闻界在涉及新闻工作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上展开了激烈争论。其中最重要的有,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还要不要把无产阶级党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围绕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协商合作、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合作、抗日根据地的协商民主实践和共产党党内的协商民主实践,在不同层面对协商民主展开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全国解放后建立起来的人民的新闻事业,一部分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各根据地和各解放区的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一部分来源于原国统区留下来的旧新闻事业。在这后一部分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反共、反人民的,也有部分中间状态的,还有少部分是进步的新闻事业。说国统区新闻事业也是人民新闻事业的来源之一,主要是针对其房产、设备和技术力量而言(它们是新闻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同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最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题为《十四大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的文章说,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以来,继1983至1985年的那次高潮之后,出现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办报活动的第二个高潮。这一年多平均每两天半增加一家报纸,每两天增加一家期刊。目前全国已有近1800种报纸和7000种期刊。报纸种类是1978年的10倍。广播电台达500座,电视台达614座,有线电视台从无到有,已建立500座。这是中国历史上新闻事业空前繁荣的一个时期。 文章进一步分析,在大发展的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新闻事业也出现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5月9日,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创刊;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成立并开始发稿。5月26日,浙江新华广播电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开始播音。这3件喜事,宣告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浙江的兴起。浙江新闻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  相似文献   

13.
将近代以来宁波的新闻事业分三个历史时期进行探究。1854年至1918年是宁波创立近代新闻事业的重要历史时期,其中,在甬外报的创办、宁波人自办报刊的发轫与辛亥革命前后宁波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出现,构成了这一时期宁波事业发展的主线;1919年至1927年,宁波的新闻事业与当时高涨的革命形势一样,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新气象,宁波的新闻事业由此迈入了兴盛期;1927年至1949年,国共两党各自发展新闻事业,在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抗日战争中斗争、合作。与此同时,宁波民营新闻事业在政治、经济社会的搏弈中,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统治与迫害,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重建自己的新闻事业,创办了许许多多的报刊,本文分析了当时最有名气的《申报》和《大公报》的评论,指出这些报刊向各级党组织分析形式、解释政策、指导工作、宣传党的主张,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2月2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正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新闻事业整体发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共分为新闻事业概况、公共管理体制、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发展、媒体融合发展、队伍构成及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8个部分,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6.
新闻舆论宣传──不能淡化“农”字朱立云严重失衡近十几年,我国新闻事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闻舆论宣传的空前活跃兴旺。这一时期,各种新闻媒体发挥各自功能,各显风采,跨上了自身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四化建设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在可喜的形势面...  相似文献   

17.
谢庆立 《青年记者》2008,(10):94-95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由基本定型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报业的竞争、市民文化的需求、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特定时代文化启蒙的需要,促使编辑主体不断探索编辑规范,初步形成了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按这一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脉络,本文把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此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第三、党的新闻事业的特殊性与新闻事业的普遍性党的新闻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它必然具有新闻事业的普遍性——传播新闻,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没有新闻事业的这种共性,党的新闻事业就不成其为新闻事业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同其它新闻事业怎么区别,它的特殊性是什么?回答是:它是共产党的喉舌,是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战线杂志社:值此《新闻战线》杂志创刊50年之际,特向责社致以热烈祝贺!《新闻战线》50年、5000万字,记录中国新闻事业半世纪风云际会,见证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壮大。《新闻战线》也伴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国以来,陕西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其初创阶段在民国初年,发展阶段在抗日战争爆发和陇海铁路通车之后。这个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报刊,大体上又可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体系。一种类型是国民党派系、国民党政府或特务机关在西安办的《西京日报》、《西京平报》、《建国日报》、《黎明日报》、《战斗日报》和《正报》等;一种类型是爱国人士、进步青年或团体、商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办的民间报纸,如《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老百姓》报、《经济快报》和《民众导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