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川 《新闻世界》2012,(3):129-130
2011年的国产动画电影迎来小阳春,其中出现的多元文化混杂传播现象十分明显。本文试从"文化杂交"理论的角度,以年度国产动画电影中叫好不断的两部大制作——《魁拔》与《兔侠传奇》为例,分析其中的文化杂交现象。  相似文献   

2.
陈超 《传媒》2015,(21):62-64
色彩是动画电影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动画电影由于过多效仿西方动画的配色理念,造成了民族文化底蕴的缺失.本文以《大闹天宫》和《山水情》两部经典国产动画电影为例,通过对影片传统文化色彩特点的探求,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语言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认为坚持本民族色彩文化之源,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动画的色彩理念,才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3.
胡淼 《视听》2022,(3):99-101
从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到真人版电影《Mulan》(2020),中国的木兰故事一直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拓宽全球市场的重要题材.动画电影《花木兰》曾引起热烈的反响,但真人版电影《Mulan》在我国上映后却备受诟病.分析两部影片的文本可知,二者在主要情节与叙事内核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皆是借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文利 《传媒》2016,(12):81-83
近两年,动画电影正借助互联网迅猛发展,《十万个冷笑话》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两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都是践行“互联网+”的出色代表.本文以电影的互联网传播为视角,分别从IP转换、众筹模式、口碑营销和网络宣发四个方面对两部影片做比较分析,探讨其在互联网传播方式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总结当下动画电影基于互联网创作与宣发的演变路径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2015年7月10日,集中国传统文化、迪士尼英雄叙事风格和日本动画魔幻风格于一身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在国内正式上映,并最终以9.56亿元票房完胜暑期86部电影,问鼎内地最高动画电影票房。本文运用传播学5W模式,解构了《大圣归来》的成功原因,探寻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受众视角解读国产动画电影《熊出没》的品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伟 《传媒》2015,(24):66-68
国产动画电影从政策引导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票房号召力的院线明星,历经十几年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国产动画、合作动画、进口动画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当《熊出没之夺宝奇兵》票房收入高居动画电影之榜首时,人们开始分解国产动画的概念,并开启了全新的品牌化动画时代.本文基于全受众视角,以《熊出没》为例,提出动画电影的品牌定位原则及发展策略,并深入分析品牌建立和宣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杨东润 《传媒》2016,(13):72-74
本文从动画电影中的隐喻手法切入,以《疯狂动物城》为例,探讨动画电影中隐喻的特征,以及隐喻对于动画产业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从文化隐喻、视觉隐喻、价值观表达、IP构建几个方面进行解构和分析,引出对国产动画片中文化表达和塑造手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宁大鹏  付志晴 《传媒》2020,(1):38-41
国产动画电影经过多年摸索,不再单纯追求创作数量,而是把更多精力用在人物设计和故事内核,特效制作水平向好莱坞看齐,对观众的审美趣味有了更精准的把握,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显著提升。一方面,政策优势、技术革新以及动漫受众的激增,为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提供了高速发展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以《大圣归来》《风语咒》《大鱼海棠》为代表的精品国产动画,代表着动画电影制作整体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随着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现,国产动画电影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全球观众的热捧,超高的票房和人气证明了这部动画的成功,在中国影评人的笔下更是好评不断.《功夫熊猫》运用了大量司空见惯的中国元素,这不禁引起我们深思:美国动画是如何将中国元素信手拈来并且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的,以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本文试图从角色造型、场景设定、哲理内涵等方面研究《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美国动画并对国内动画创作者予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苏菲 《传媒》2017,(12)
近几年动画电影市场快速发展,从国际上看,以日本为代表的动画电影产业一直占据着世界领先位置.就我国来看,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之最.从上世纪戏剧题材的《马兰花》,到历史题材的《秦时明月》,再到儿童题材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故事性和呈现方式上,国产动画电影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国内观众的好评.动画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乃至传媒、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独特的受众群体也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依然滞后,这不仅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同样还因为国内动画电影表现要素和叙事方式的不合理.为此,研究者有必要从术到学,从实践到理论对国产动画电影进行总结归纳,这不仅是研究动画电影本身的需要,也是不断推动动画电影遵循自身规律健康发展的需要.由陆方老师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的《动画电影符号学》一书,便是对当前动画电影的系统研究.该书运用符号学一般原理,通过对优秀动画作品的表现要素和叙事方式进行分析,揭示了动画电影表现手法与受众对动画电影辨识度之间的联系机制,能够帮助我国动画电影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准确表达动画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首日便票房破亿,最终斩获了50亿元左右的票房成绩,成为2019年最受欢迎的国产动画影片,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就,离不开电影人物、剧本、主题、节奏、特效、情绪等方面的品质保证,值得其他影片学习和借鉴。本文将针对《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将该影片的优秀品质有效运用到其他影片中,提升国产动画电影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回归是动画电影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立即引发了“破圈”效应,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开创了历史文化人物在国漫领域的历史叙事新模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案例。本论文试图把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放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再次回归的主要原因、改编特征,剖析近年来动画大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营销传播逻辑,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角度,解读《长安三万里》如何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协同,寻找到政治、市场与艺术的平衡关系,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13.
刁秋宇 《今传媒》2020,29(3):110-112
于2017年7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是我国首部自分级的动画电影,由于影片中大部分内容偏向成人观众,因此在海报中明确标注了"PG-13"(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的字样。影片内容如同预告片名"暴力与美",包含了许多黑色幽默的成分,这种诙谐却使人震撼甚至毛骨悚然。在美学体系中,怪诞中包含着恶与滑稽两种构成成分,整部影片中暗含着众多的怪诞美学成分,本文将对影片《大护法》中的怪诞美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
丁国栋 《视听》2016,(11):53-54
《疯狂原始人》是2013年由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故事幽默感人,角色性格鲜明,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并赢得了广泛的口碑。影片的多重主题耐人寻味,给人以启发。在介绍影片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从责任、成长、光明与幸福、梦想与希望、明天与未来、创新与智慧、交流与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了影片的主题。这些主题体现了影片的人文情怀,带给观众无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杨璟 《视听》2022,(5):93-95
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再世妖王》虽然传承了中国动画学派民族化造型风格,也彰显了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工业化水平,但在民族化追求上没有很好地实现伦理精神"赋能".首先,该片没有吃透中国电影传统中人伦叙事技法,导致其情感震撼力不足;其次,由于其戏剧性动机的正义性程度不足,导致其缺乏道德震撼力;最后,该片模仿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模...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国产动画电影由低龄化向全年龄化转型,如何发挥其属性优势面向全年龄段的用户进行营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案例《哪吒之魔童降世》,分析总结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四大属性优势,借助AISAS模型对该影片的社会化营销进行梳理与分析,重点突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营销特色,并提出充分利用人格化营销、IP联动、文化再生产、特效道具与周边推广等形式,助力国产动画电影的出圈与现象级传播。  相似文献   

17.
刘娟 《新闻世界》2009,(9):68-69
《实话实说》开启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序幕,《一虎一席谈》则代表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新高度。本文从《实话实说》与《一虎一席谈》在选题、谈话模式以及节目中人的魅力几个方面的比较中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谢稚  孙茜 《青年记者》2012,(35):56-57
美国迪斯尼公司以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为原型,以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为叙事母体,创作了动画电影《MULAN》,让花木兰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演绎。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从《木兰诗》到迪斯尼动画电影《MULAN》的叙事变化,阐释了这种叙事变化的叙事意义及其传播效果。从《木兰诗》到动画电影转化中的叙事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近从《党史信息报》、《上海新书报》和《读书时报》等的报导和摘录中获悉,上海、陕西发现了斯诺前妻尼姆·韦尔斯(NymWales)的《续西行漫记》和哈里·福尔曼的《北行漫记》等稀见旧籍。由此使我想起,自己也还藏有尼姆·韦尔斯的另一著作,即  相似文献   

20.
张际会 《军事记者》2011,(10):59-59
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文学两方面肯定了《史记》的地位价值。在一部史学著作中为后人保留了许多鲜活面孔,是《史记》一大特色,这得力于司马迁赢余历史人物的传神之笔。本文试从《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挑出"泣数行下"这一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