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当前世界电影市场中,好莱坞电影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着霸权地位,好莱坞电影的风靡有其独特的原因.本文以电影《疯狂动物城》为例,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深层探究,主要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角色符号的隐喻,以及好莱坞市场营销模式三个方面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阐释分析,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2.
黄璐 《东南传播》2012,(5):56-59
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实施公共外交与寻求全球认同的主要手段,电影政治意识形态的艺术化是好莱坞全球战略研究重镇。检索Routledge与Sage出版集团有关好莱坞政治研究文献,分别以好莱坞政治经济学、好莱坞战争政治学和好莱坞文化政治学三个主题框架展开述评,主要涉及好莱坞全球营销战略、广告经济、经济地理学应用、合法性、形象政治、电影技术主义等研究新观点,冀望为中国电影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雁 《青年记者》2016,(32):86-87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元素的选择,背后有着各种原因,仔细梳理和解读这些原因,是我们思考好莱坞文化传播意义的前提,也是客观和理性地认识好莱坞文化的重要议题.早期好莱坞电影运用中国元素,主要基于审美意图.从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就开始了两种不同文化的接触.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性、陌生感、距离感,甚至可以拓展到代表古代文化的东方文明和代表现代文化的西方文明的古今对比.这些因素都是刺激好莱坞电影展现中国、使用中国元素的动因.这一意图的动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心成立以来,出产的电影一直以强劲势头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动画电影更是风靡全球.文章以迪士尼动画电影为例,从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多元化价值追求、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文化演进,以及营销传播艺术与原创动画技术的完美结合三个方面,对好莱坞动画电影在全球传播的文化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期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全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好莱坞电影入手,运用佛洛依德的理论分析好莱坞电影文本及其营销世界的内在原因,探讨了好莱坞电影所承载的美国精神行销全球的文化殖民意图,揭示美国凭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市场所达到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好莱坞是当代美国电影最为重要的转型环节.现有史述往往侧重其艺术运动的一维性加以描述.但从经典好莱坞向新好莱坞的演变是整体性的转型.本文研究了在新的时代语境和产业格局的背景上,新好莱坞常规类型电影创作突出的两个基点是叙事更新和新类型体系的打造.这既是对新好莱坞电影历史作用的动力学阐释,也是对相关知识点认知侧重的指认.  相似文献   

7.
从一个新的维度研究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来华拍摄电影《大地》的事件,试图指出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公众和官方机构对于好莱坞的中国想象所做的能动的反作用力。这大体指涉以下三个方面:一,电影拍摄过程中公众和官方对于好莱坞想象机制的深度参与;二,电影拍摄和上映期间公众对于好莱坞本身的想象;三,电影在中国上映之后观众和媒体对于《大地》的能动性接受和积极阐释。  相似文献   

8.
好莱坞电影影响下的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倩倩 《今传媒》2011,(6):99-100
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的传播更为广泛,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处于市场经济利益的考虑和满足观众日趋提高的审美趣味,以及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中国电影产业面临改革的关键期。本文针对好莱坞电影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从中国电影类型、电影产业转型和推进国际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改革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9.
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发现目前中国电影,像陈凯歌的《刺秦》、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张艺谋的《英雄》,风格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浓郁,越来越有好莱坞电影的风格,这样很可惜。好莱坞电影像一把大伞罩住了全世界的电影,我自己坚决逃离这把大伞的笼罩,绝不会与好莱坞电影为伍。好莱坞的制片商出上亿美金请我拍片,我都拒绝了”①这一席话给中国电影提了个醒。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已不再是单纯的地理名词,它已经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更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因为好莱坞史诗电影正在以美国的方式诠释着历史、谱写着美国式的神话。本文论述了好莱坞史诗电影的特征,并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了批判分析,试图寻求我国影视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蒙 《视听》2016,(11):35-36
好莱坞电影中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中国形象,这些形象的嬗变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过程。在早期的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一直被歪曲与丑化,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形象开始呈现。近几年上映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中国形象甚至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本文通过对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进行举例分析,探讨好莱坞科幻电影对中国形象的选取及抑制,以及中国形象在这种形式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对中国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塑造向正面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影像现实与歌舞虚拟交替相融的叙事形态和了无痕迹的交叉剪辑,好莱坞歌舞片成功建构了歌舞类型电影叙事复调化新语态。从电影叙事学角度出发,将歌舞片置于电影历史沿革中探寻其叙事手法、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逐步呈现复调化现象的过程,探析其平面、立体、多线条、多维度的复调思维叙事方式在电影中的运用,试图诠释歌舞叙事系统的构建,窥探典型歌舞类电影的特点,力求总结出好莱坞歌舞片影像叙事复调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3.
虞吉 《现代传播》2007,(6):56-58
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惯常的描述是注重艺术电影运动的一维,将其称之为新好莱坞电影运动.然而, 重新打量好莱坞这段长达30余年的历史,我们发现在新好莱坞的发展轨迹中赫然叠映着数字好莱坞的完整界面和全新的电影美学事实.  相似文献   

14.
朱灵 《东南传播》2021,(3):73-74
《邦尼与克莱德》作为新好莱坞的电影的开山之作,成功颠覆了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类型片,作为美国现代电影的里程碑,以"反传统、反文化"的形象改变了观众对于好莱坞的认知.存在主义思潮、反类型化的人物设置、电影语言三方面讲述新好莱坞电影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黄璐 《东南传播》2010,(11):54-56
以好莱坞电影政治与国际战略,好莱坞电影制作、推广与营销,好莱坞社会、文化与生活三个主题框架,甄选推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好莱坞电影研究专著和博硕论文成果。述评认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在于寻求票房及相关产业、美国国际形象和意识形态领域三者间的关系平衡,追求各产业环节的创新与提升,以局部的卓越构成整体的繁荣,具体表现在若干方面:尊重观者的文化审美要求,考虑观者的文化身份体验,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追求技术的卓越与进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营销规律,侧重意识形态的隐形表达,反思产业自身的问题与局限性等。  相似文献   

16.
德勒兹的“行动—影像”诠释了20世纪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里“情境”与“行动”之间的二元生成机制。“行动—影像”理论将好莱坞电影类型转码为相关的结构性形式,从哲学层面把握了类型电影的构成与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17.
邓颖 《视听》2018,(11):85-86
德国实验电影《罗拉快跑》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不仅具有好莱坞电影的高观赏性,也以复调叙事实现了对经典好莱坞电影的线性叙事模式的解构。本文拟从镜头的角度对影片的复调叙事进行分析,探讨镜头如何表现复调叙事的矛盾性、开放性、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18.
范桂玉 《传媒》2014,(5):62-64
正100年前,一群电影制片人为了免于为爱迪生的"活动电影放映机"支付专利费,从美国东部逃到了西海岸一个名叫好莱坞的小镇。当时的好莱坞不仅土地便宜,劳动力也十分充足,全年少雨的气候及周边拥有的海滩、沙漠、森林和山峦等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合电影拍摄的需求。好莱坞就这样诞生在了电影人逃避爱迪生的专利战中,并迅速崛起。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产业,每年出品数百部电影和数以千计的电视节目,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长为影视产业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好莱坞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电影之都"。而现在,影视制片者们却开始逃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电影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常常能体现出制作者的心思,而好莱坞电影作为世界电影之都,更是在电影中渗透了当时美国的文化价值与当时的价值取向。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发展通过柔性专业化进行分析,其中的垂直分解是好莱坞电影产业经久不衰的秘诀。通过娱乐行业的相互联合扩大影响面,是好莱坞电影产业最为重要的特征。本文以柔性专业化的视角来分析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其中的优势,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浪 《新闻世界》2013,(11):173-174
好莱坞科幻电影自出现以来便成为众多电影类型中经久不衰的常青树,而机器人作为科幻电影的常客,陪伴观众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今年夏天,一部名为《环太平洋》的科幻巨作登陆全球,片中各式机甲无不惊艳观众的眼球,但这部科幻巨制与以往其他机器人电影有很大不同。本文从片中出现的机器人入手,与好莱坞其他机器人科幻电影作比较,勾画出好莱坞机器人电影的不同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