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常培先生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分析汉藏对音材料时说,喻母三等的“往”本该读Ф,但在阿弥陀经中却象微母字一样读‘bwan,那是“误作”。而在今天的西安、渭南、富平等将微母与喻母分读的方言区,本该’Ф的“往”却象微母字一样读作了v声母。由此我们推测,大概早在唐五代时期,“往”在西北地区就:行了唇音声母的读法;陕北延川等地的“齐、净、栈、寨、歌谣”这些形容词或名词性词语,均有动词用法。并且,这些动词用法亦见于古代典籍。  相似文献   

2.
今陕北延川话具有与唐五代西北方音共同的一些音韵特征。如鼻音声母读[mb、nd、Ng],全浊声母读作送气清音,梗摄、宕摄阳声韵字读作阴声韵,咯、秦、灰三韵读[ai、uai],麻韵开口三等字韵母为[a、ia],支微入鱼等。这些特点在陕北的吴堡、清涧、延长以及关中渭北的韩城、合阳、大荔等地也均有所反映。因此,这些地方的读音比西安等地的方言更加接近唐五代西北方音。  相似文献   

3.
中古影、喻、疑、微诸纽在北京音系里全面合流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考察了《四声通解》、《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四声通考》中译写汉语字音的谚文材料,论证中古影、喻、疑、微诸纽在北京音系里全面合流的年代至迟不晚于明代中叶,当在此之前。 考察上述诸纽在北京音系里全面合流的年代,关键是看疑、微两母演变为零声母的年代。文中发现,对音材料中,用作疑母字声母的和用作微母字声母的两个字母等同于用作喻母字声母的字母○,其音值均为φ。原属开口呼的微母字由于微母由v演变成u、由声母变入韵母而变成合口呼字。  相似文献   

4.
广西平南大新话的声韵调特点为,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阳平调读送气清音,其它调绝大部分不送气。古"精"、"从"、"心"、"邪"四母字声母今读齿间音[θ]。假摄开口二等和蟹摄二等合流,今读[a]。有12个声调,存在连续变调现象,两字连读时,前字上阴平55通常变为阴平33。  相似文献   

5.
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有读[m-]声母现象.这些读[m-]声母的古喻母字只出现在山、臻、梗摄的合口呼中,其余各摄的古喻母合口宇今都读零声母.从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读[m-]声母与读零声母音节的声韵母比较推断,山门、醪田等地古山、臻、梗摄喻母合口字原来声母是零声母、韵母是撮口呼[y]介音韵母,韵母中的[y]介音拢圆摩擦进一步唇化产生了双唇音声母[m-].  相似文献   

6.
《广韵》次浊声母有牙音的“疑”、舌头音的“泥”、舌上音的“娘”、重唇音的“明”、轻唇音的“微”和喉音喻母三等的“云”、四等的“以”及半舌音的“来”、半齿音的“日”等共九个。现将这九个次浊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表列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庆忠县石宝方言是三峡移民的原居地方言,石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石宝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现在读塞音、塞檫音的时候,平声一律读送气清音,仄声一律读不送气清音,古代泥来母字相混;尖音团音不分;没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对立;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声塞音韵尾消失,但保留入声调类。  相似文献   

8.
分析《金钗记》的别字材料,可以看出《金钗记》所用方言的声母特点:舌头舌上音不分;浊音清化;齿头音、正齿音不分,正齿音二三等不分;以母与定母同类;一部分心、禅二母字,读同精母;等等。跟现代方言比较、与汕头方言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9.
晚唐五代时期“是”字用法多样化,其中“是”字用为判断动词可以说已经定型,并有其他用法,这些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1.“汉語拼音方案草案”字母表规定的名称和声母读法不同,双字母(zh、ch、sb)按照字母表规定的名称分开来讀呢,还是按照声母表的讀法读? 字母表規定的名称,和声母的讀法是不一样,就象一个人有名字又另有职务上的称呼一样。h(厂丫)作声母时仍念厂,z((?)廿)、c((?)廿)、s(廿厶)作声母(?).(?).(?)。和注音字母的“名称”(現在叫“呼讀音”)一样。z.c.s和h合起来成为zh.eh.sh三个声母,仍念(?).彳.尸。2.Weng和Ong怎样用法? Weng只自成音节,拼注少数字音如“翁”“(?)”写作Weng。Ong不独立使用,必須与声母相拼成为音节如“东”dong,“工”gong等。(潘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