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织女,作为一个原型意象,在历代诗词中层出不穷。民间文化中的织女形象以一种夫妇之礼的形式存在,诗人笔下的织女则同高唐神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究织女形象的原初意蕴,无论是民俗的本原形态还是文学的再创造,织女意象实际上是高唐神女原型意象的置换形态。  相似文献   

2.
神女梦与狐妖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梦意象,而“神女”与“狐妖”更是传统作品中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化对于女性的两种不同审美倾向。表面上看,神女和狐妖,一则端庄不可亵渎,一则来自山野之间,多有野性,难登大雅之堂。按照荣格的原型理论,神女与狐妖都是阿尼玛原型的代表,带有善恶两重性,是古人对于女性人物“外端内媚”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3.
神话女性形象是李贺诗歌中的众多意象之一,按其所承载的诗歌主题可分为四种:一、以女娲、王母为代表,拥有无上法力、无限自由的女神形象,主要表现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的向往.二、以湘妃、织女为代表,承载着凄婉爱情的女神形象,用以表达作者对离别之情的黯然伤神.三、以素女为代表,拥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女神形象,用以表现作者对其高超琴艺的褒赞.四、以瑶姬、兰香神女代表,有相对固定的神话故事传世的女神形象,用来表现作者对其神话故事的感触.  相似文献   

4.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嫦娥、高唐神女等形象使神话文学中充满了飞天意象。人类很久以来热衷于挖掘飞天的意象,体现了人类娱乐自我的欲望,是人类性爱集体无意识中某些潜意识宣泄,同时也体现出妇女作为古代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自由的渴望。现代随着飞天原型的回归,人们也逐步借助飞天的科技展开对宇宙一步步的探索,或许当初创造神话的先人们没想到他们后代子孙会在飞天的探索中走得如此之远。  相似文献   

5.
李白在其三峡诗中吸收了巫山神女这一特定的文化意象.同时赋予了巫山神女更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神女形象。  相似文献   

6.
杨许波 《天中学刊》2012,27(5):46-49
唐代出现了大量与巫山神女有关的诗,这些诗歌丰富了神女形象及其传说。此时出现了同情和批判巫山神女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与唐前诗歌相比,唐代巫山神女诗出现了一些新的意象,已出现的意象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海》中包含了海神、命运女神等神话原型形象与意象。本文从神话原型入手,寻找作品中的神话原型意象,在作者对于传统的运用与反叛中分析作品的现代主义主题特征。  相似文献   

8.
七夕诗属于节令诗,以牵牛织女传说和七夕节日为主要描写对象。唐前七夕诗的最大特点是直咏本事,诗歌的审美意向深受当时社会思想与文学风尚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由程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而对织女形象的刻画,则表现为由神性向人性的过渡,可以看出神女赋与宫体诗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女性形象作为活跃在屈赋中的意象,其风格多变,类型多样,是解读屈赋思想主题必不可少的密码.这些女性形象既涵盖天界的神女,也包括下界的凡女,还有连通"神"人"二界的巫女.无论是充满神性和人性光辉的神女,释放幽秘瑰奇气息的巫女,还是具备温婉灵秀特质的凡女,她们都成为了人们观照南楚文化和诗人屈原生命体验的窗口.她们的身上凝结着楚人强烈的神女尊崇、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诗人深切的生命关怀、高远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高唐神女等性爱女神为原型,而她们之间又存在诸多不同。分析这些异同,既能看到杜丽娘对性爱女神原型的承续,又可窥见其超越之处。杜丽娘形象的进步性不是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的"以情抗理",而是"生死为情、情理兼顾"之真实自我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高唐神女原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唐神女是战国时楚国伟大辞赋作家宋玉根据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塑造的光耀千古的女神。挖掘此神女的原型,一直是研究者着力所在。学者们根据高唐神女在文学、宗教、心理等方面的传承、变异、置换,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从而使高唐神女的多样原型呈现在世人面前。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发表的有关高唐神女研究的论文有90余篇,出版的专著有3部。关于高唐神女的原型,学术界主要有九种观点:(1)先妣兼高;(2)巫儿(尸女);(3)灵芝;(4)帝女或尧女;(5)云雨;(6)美神和爱神;(7)山鬼;(8)盐水神女;(9)复合型神祗。  相似文献   

12.
《历代赋汇》中以《神女赋》命名的赋作有6篇。这些赋中的神女形象各不相同,然而又关系甚笃,这与作者的创作观念不无关系,除了作者个人因素之外,时代因素也是"神女"形象演进的助推器。而其中神女的演化进程是沿着"神"——"人"——"鬼"——"神"这样一个模式行进的。连同神女与作者的互动,神女最终以完满而鲜活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3.
《太平广记》"神"类故事中有很多神女形象,这些神女形象具有不同的身份,上至天后,下到侍女,等级森严。神女一般都具有超能力,或驾驭风雨,或报恩复仇,或妙手除病。关于神女的婚姻,也很有时代特色,体现了唐代的社会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楚辞里出现了诸多的神女形象是和楚地的风俗有很大关系,本文对楚辞之神女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作品中神女形象的初步演变,从大量出现的楚辞说起,论证了楚辞神女形象的符号化特征:外貌形象模糊粗粝、性格与情感平面化。接着从魏晋文学分析,指出神女在《洛神赋》中获得了清晰具体的外貌形象,性格与情感也呈现了与作者本身脱离的倾向,完成了初步的人化。  相似文献   

16.
大母神原型在志怪小说中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母神原型在原始人的神话和仪式中以各种女神、女仙、女妖的形象出现,在文明时代的文学、艺术中也以不同的女性形象现身。分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母神原型“并非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任何具体形象,而是在人类心理中起作用的一种内在意象”。受到原型理论的启发,弗莱提出了原  相似文献   

17.
神话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300多首苏词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意象,可概括分为神女意象、神物意象、神境意象三大类。这些神话意象的大量运用丰富了苏词的色彩,增添了苏词的神韵,使苏词充满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18.
巫山神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分别被塑造为多个不同的神话形象。许多研究者指出,其相关传说的原型,最早见于《三海经》中的蘨草神话,正式诞生于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而许多问题的客观存在,又可以证明,巫山神女并非一脉单传。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上古神话中的巫山神女,经历了云雨爱神、祭祀祈雨、助禹治水、三峡航运守护神等多个与水相关的形象的流变,其文化传承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在长江中上游及中华水文化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不竭之源,许多伟大文学名著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中充满了来自于《圣经》的原型和意象。本文拟从原型理论的角度,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意象人手,探讨《吉姆爷》中的主人公吉姆和《圣经》中“替罪羊”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宋玉赋中的女性形象以《高唐赋》、《神女赋》为代表可分为奔女和神女两大系统。奔女赋快速消亡,奔女形象融入诗歌;神女赋则形成了系列。正统系列以曹植的《洛神赋》为代表,分支系列以陶渊明的《闲情赋》为代表。唐前神女赋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轨迹,除时代风尚的变化、作者的个人特点等因素外,其以刻画女性形象为主体,追求人生信念和终极理想以及对因求而不得而感慨伤怀加以唯美表达的特质是起了主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