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同辈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它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不亚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研究同辈群体环境中显在和潜在的作用有助于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生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学生同辈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同辈群体对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的影响。虽然不同的同辈群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别,但在同辈群体内部则表现出较强的同质性。同辈群体之所以表现出较强的同质性,是因为同辈群体对个体具有同化作用,个体表现出对同辈群体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制约青少年人格发展过程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并终其一生.其实,青少年所处的同辈群体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它在很多方面远远超越家庭乃至学校的影响力[1],因此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同辈群体环境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养成及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发展认知、了解自我、培育情感、学习、沟通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具有正面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同辈群体是个体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文章在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特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引导同辈群体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同辈群体是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途径。同辈群体成员相互影响的机制决定了它成为进行思政工作的新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同辈群体成因、运行机制的研究,发挥其正面效应,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培养群体核心人物、提高成员交往素质等化解其负面影响,这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中"同辈影响"的普遍现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者如何把同辈影响转化为我们教育的一种很好途径,从而积极探索一条"用同辈影响力,以辅导员老师与辅导员助理相辅相成的两种举措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社会化是社会学领域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研究是研究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从同辈群体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消极作用,并对学校教育避免和减少同辈群体的消极作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高校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重点对大学生同辈群体心理互动的内在动机、客观条件、鲜明特征、社会功能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伴学习”与“同伴评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学习”与“同伴评估”教学方法,在英国和北美等地的一些高等院校研究和实践了好多年,并已取得明显的效果。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在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同伴学习”与“同伴评估”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资源与自主性英语学习方式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两者的优势。结合相关教学理论,探讨网络教学环境中对于改善和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积极作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和分析,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探讨英语教学同行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创新机制的建立,并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特色,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同行评价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探究式学习更加富有成效。但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网络学习对象、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因素对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了解并把握这些因素,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学学习困难儿童同伴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在总结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从两所不同小学的三至六年级 646名儿童中鉴别出的 5 7名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 :学习困难儿童比非学习困难儿童更多的受到同伴的拒绝 ,而非学习困难儿童比学习困难儿童更多的受同伴接受 ;男性学习困难儿童比女性学习困难儿童更多的受同伴拒绝 ;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关系在年级维度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高校学生课下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以高校信息化校园环境为基础,建立适应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共同体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发展、支持和保障机制与高校教学目标相配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自身特点,为高校提供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校园英语环境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语言实践提供空间场所。本文认为应当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学生随时随地可看、随时随地可听、随时随地可说的英语氛围,让学生经常有用英语的机会和使用英语的可能,通过语言环境的构建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理解个人学习环境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讨论了PLE的价值指向。文章通过对需求、目标、任务、资源、工具、活动、共同体、评价等构成要素的分析,以期为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的建构,支持个性化学习、独立学习、终身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课堂教学环境主要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两层结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课堂教学环境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追求各种课堂教学环境因素的动态平衡,进而形成课堂教学环境二层结构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of the out-of-class behaviour of two contrasting class group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departments with very different learning environments. One group displayed avoider behaviour, by working together to minimise the amount of work each individual had to do. The other class consisted of more coherent groups of students who socialised together and worked to reac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ual material; we labelled this engager behaviour. The cases show that both the levels of social coherence of the groups and the out-of-class group learning approache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curriculum, the type of teaching, the nature of the assess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in the respective department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