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企业研发人员创造动机产生的内在基础 创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创造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创造性人格的内在驱动力,直接决定着个体对创造活动的基本态度和参与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了解顾客的需求,研究顾客的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是企业进行市场形势分析的核心。同时,进行市场形势分析又是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的基础。我们分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个体购买行为的模式人在生活当中,对衣、食、住、行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由此会产生满足这种需求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人们便会产生购买动机。在相应动机的支配下,人们便会用动作(购买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个体购买行为便是满足这种需求最简单的形式。个体购买行为最  相似文献   

3.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起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尤其是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转化和维持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应该予以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新需要,引起某种创造的动机表现出创造的意向和愿望,即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剖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陈戈  石瑾 《科研管理》2020,41(5):269-278
创业动机是个体开展创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因素,本文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广东省370个90后青年样本,采用结构方程与分层回归分析,探讨了中国集体文化情境下,独立动机与主观规范对90后青年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独立动机通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创业动机;主观规范通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和感知的行为控制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创业动机;独立需求对主观规范与创业动机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对个人对创业的态度与创业动机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袁留亮 《现代情报》2016,36(2):20-24
为提高在线科研社群成员知识共享的积极性,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把基本心理需求和自主动机引入知识共享研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编制测量量表,以291名在线科研社群成员为样本,通过AMOS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自主需求通过互惠动机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能力需求,通过挑战动机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归属需求,同时通过互惠动机和挑战动机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最后提出了激励成员知识共享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的行为是受需要所激发和指导的。当人产生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所谓心理学上的动机,有了动机就要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当需要得到满足时,  相似文献   

8.
激励理论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科研管理同其他管理一样,也是一种以智力形式表现出来的团体的社会职能活动。“激励”在管理活动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外管理心理学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激励理论。本文从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对科研管理工作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几种激励理论做一粗浅的探讨。(一)动机理论与科研人员的激励动机理论是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其核心是以人的行为和动机为始因,即从人的需要进行研究,是符合“需要-动机-行为”这一客观的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一个人从动机到达目标的过程称为激励过…  相似文献   

9.
于春江 《科教文汇》2008,(28):226-227
所谓守法动机是指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的社会性动机,从理论上,它可以是相符动机申的一种,是一种遵守法律规范的相符动机,结合需要层次理论和守法阶段性的方法来提出守法动机的层次性,并把守法动机分为初级层次、中间层次和高级层次。目前我国大部分公民的守法动机处在初级层次和中间层次上,较少处在最高层次上,这需要我们国家大力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加强和完善法律激励功能的发挥,以便使公民最终达到守法自由的目标,进而促进我国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新需要,引起某种创造的动机表现出创造的意向和愿望,即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基本要素需要和动机是创新意识中的基本要素.需要与活动相联系,人们的需要引起人们的活动.为了实现某种活动,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指向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意向,去满足某种需要.这种指引活动或活动动力的东西,叫活动的动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属性,可分为物质动机和精神动机;按其作用强度,可分为优势动机和次要动机;按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盖新生 《科教文汇》2011,(5):159-160
人的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需要的目标。要分析和研究高职教师的需要特点,不断唤醒教师们的心理动力,深入体察教师的需求,通过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除了与馆藏的质量,馆内现代化设施有关外,最重要的便是了解、分析、研究读者心理,找出读者阅读图书的特征、动机和效果,找出满足其需要的途径,以便区别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藏书效益。1高校读者阅读心理需要需要是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个体知识共享动机:国外研究综述与本土化的理论拓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知识共享动机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知识共享动机的作用、组成内容、理论依据和影响因素等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外有关个体知识共享动机的研究成果.然后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了述评,并通过分析本土文化特征,进一步拓展了个体知识共享动机的内容体系,提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知识共享的伦理动机和关系动机.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开展本土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吴国伟 《中国科技信息》2008,(3):120-120,123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朝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一套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组织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组织文化的视角,考察组织的学习型文化对个体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即学习型文化是否会通过动机影响个体创新行为.利用46家组织的391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学习型文化、动机、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个体感知到的组织的学习型文化的程度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的影响需要通过不同类型动机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热衷性和挑战性的内部动机,以及外在性的外部动机在学习型文化的不同方面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不同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激励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它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员工  相似文献   

17.
刘晓慧 《科教文汇》2013,(29):93-94
本文选取天津五所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以相关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在就业导向下分析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激发内部动机的建议,以持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对英语技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雷刚 《内江科技》2009,30(2):160-160
动机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形成,受外部动机影响很大。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体育系羽毛球专业学习羽毛球动机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良策,为推动羽毛球在高校的发展作了一些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激励问题与激励机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与需求什么是激励?激励可以定义为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所谓需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既包括基本的需求,如生理需求,也包括各种高层次的需求,如社交、成就等。所谓动机,是指诱发、活跃、推动并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是一个适用于各种动力、欲望、需要、希望以及其他相类似的力量的一个通用术语。领导者激励下属,就是使下属的动力和欲望得到满足,从而使下属产生领导者所希望和要求的行为。这里的动力和欲望、希望和要求都属于心理或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行为有其形成的规律,从其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由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四个阶段构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管理中需要的是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基础和源泉,被动下达工作,传达任务并不是高效管理的有效举措。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主体,如何满足其合理需求,调动、发挥其积极性,达到管理的最优化,是每一个管理者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