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袁瑢 《上海教育》2007,(1B):25-26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与《上海教育》的相识、相知,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切地说,我是从与《上海教育》的编辑、记者们的相互交往,开始对《上海教育》情有独钟的。当年,我们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校长在上海市教育局  相似文献   

3.
邱文江 《上海教育》2006,(5B):23-23
当校长以来,我每期必读的两份刊物是《人民教育》和《上海教育》,应该说,《人民教育》帮我明确了办学的方向,而《上海教育》给我的办学之路架起了一座多彩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4.
校长要求教师博览报刊,特别强调要认真读读《上海教育》,说那是紧密结合上海中小学教育情况的活的教育学,对提高自己很有帮助。要感谢的是这本《上海教育》杂志给我提供了自照的镜子,照出了不足和问题,榜样引路,给了我前进的不懈动力。尽管我已不在第一线工作,但几十年所思所想所做均是教育,教育已成为我生命的有机部分,须臾不能分离,因而,《上海教育》仍然是我的钟爱,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杨荣 《上海教育》2007,(1A):36-36
《上海教育》写真上海的教育,上海的教育缩影于《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定格上海教育的关键事件,记录上海教育的杰出人物,构筑着上海教育的精神脊梁,传递着上海教育的渊源与化。《上海教育》是教育工作,尤其是年轻教育工作心目中的圣地。从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起,她就成了我的案头『必备,在阅读《上海教育》中,我走进了上海的教育。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走进《上海教育》,是我诸多职业理想中的一个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当校长以来,我每期必读的两份刊物是《人民教育》和《上海教育》。应该说,《人民教育》帮我明确了办学的方向,而《上海教育》给我的办学之路架起了一座多彩的立交桥。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建校时间长(成立于1937年), 办学条件差(校舍为租用房,平房),贫困学生较多(地  相似文献   

7.
这个暑假,我结束一年的援疆支教工作,从新疆喀什回到上海暂作休整。没想到的是,在上海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上海教育》7B杂志。说它特殊,因为这期《上海教育》刊登了杂志特派记者前往喀什采访上海教育援疆情况的报道,而我有幸成为了被采访对象,我和维族学生跳长绳的照片还上了杂志。  相似文献   

8.
张雪龙 《上海教育》2007,(1A):37-37
我与《上海教育》的相识、相知,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切地说,我是从与《上海教育》的编辑、记们的相互交往,开始对《上海教育》情有独钟的。当年,我们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校长在上海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了上海市小学青年校长研究会,我有幸在其中担任秘书长。《上海教育》的编辑、记们非常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主动为我们搭设平台,提供机会,给予帮助。那时,我们研究会的活动也特别多,有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与《上海教育》结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语文学习》编辑部组织的“中青年语文教师沙龙”在大同中学举行第二次研讨活动,我作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发言。此后就匆匆退场了,准备回校上拓展课。一个诚恳的年轻人追了出来,说:“李老师,您刚才的发言有没有底稿?能不能给我一份?我是上海教育杂志社的。”说着,  相似文献   

10.
刚走上教育岗位时,一脑子茫然无措,在老教师指点下狂读各类教育书刊,《上海教育》走进了我的视野。可是,翻来翻去,总觉得与我相关的太少,我需要太多具体的课例、翔实的教案、一对一教育学生的言辞。越是找不到我越要在能用得上的篇章中细挖掘,因为大家都说,在国内教育杂志里,《上海教育》算得上顶级刊物。虽然能在实践中照搬照用的篇目仅是少数,但我依然坚持阅读,就当是完美中的不完美。  相似文献   

11.
李新 《上海教育》2006,(9A):30-30
我与《上海教育》结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 《语学习》编辑部组织的“中青年语教师沙龙”在大同中学举行第二次研讨活动,我作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发言。此后就匆匆退场了,准备回校上拓展课。一个诚恳的年轻人追了出来,说:“李老师,您刚才的发言有没有底稿?能不能给我一份?我是上海教育杂志社的。”说着,他就递上了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2.
来信     
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在我心中,毛蓓蕾老师是“圣人”;在我眼中,《上海教育》是“圣刊”。毫不夸张地说,这一人和这一本刊物所给予我的人生信念与智慧足以让我感激一世。在2004年3B《上海教育》纪念毛蓓蕾老师的一组文章中,我十分惊讶地看到了多处让我难以原谅的瑕疵。出于对逝者的敬重与对贵刊的钟爱,我愿将一个“铁杆读者”的浅见呈上,以期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科研》是我最为喜欢阅读的教育期刊之一。自1981年10月创刊至今,我是每期必读的。我之所以深爱她,首先因为她“定位有特色”。办刊伊始,她就把刊物定位在群众性教育科研“向导”这个角度上。依我之见,上海市教育科研能从高师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圣堂里走出,得以在基层中小学蓬勃开展,可以说,“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我清楚地记得:《上海教育科研》试刊(其时刊名是《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5年第3期改现名)第一期的第一篇文章便是推广介绍由顾泠沅同志领导的青浦县数学教改试验组的文章:《我们是怎样开展数学教学试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自1981年创刊以来已满100期,这是件值得好好庆贺的喜事。 《上海教育科研》是我喜爱的一份教育刊物。创刊15年来,《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在成为展示上海和全国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窗口的同时,已形成了它自己的独特风格。我觉得这种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5.
祝愿《上海教育》一马当先我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当听到《上海教育》杂志全新改版的消息时,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位熟悉的工作伙伴的新面容。当我手捧着改版后的《上海教育》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时,老师们都争相传阅,焕然一新的《上海教育》杂志让我和同事们惊叹不已。因为《上海教育》杂志正从原来一本正经的宣讲者,成为一个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内涵的全新杂志。她引人注目的封面,有着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版面设计,敏锐而又前沿的教育视点,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是“长三角”16个城市教育科研部门惟一的正式期刊,品质卓越,口碑甚佳。我任南京市教科所所长三年又半,我熟悉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就是与《上海教育科研》共同成长的过程。 前年的寒假,我重新翻阅了2002年全年12期的《上海教育科研》,仍为其中许多新鲜栏目和优秀文章所吸引。我边阅读,边整理,并且打印出《读刊笔记》,以便今后查阅和参考。去年上半年,我在《上海教育科研》上看见了一篇题目为《“全面发展”要求过高》的文章。我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来自德国首都柏林的四年级大学生,我来中国的目的不只是把中文学好,而且要了解与研究中国快速发展的教育。在上海我有机会在《上海教育》杂志实习。通过对一些上海学校的采访,我发觉德国与中国教育的一些不同。这篇小文章不是系统地分析两个国家的教育,这种任务超出我的能力。作为《上海教育》杂志的实习生,我访问了一所上海的小学,并将在这  相似文献   

18.
编读     
来信众多教师因《上海教育》而不断进步时光匆匆,不觉间3年已经过去。3年间,新版《上海教育》为广大教师奉献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作了大量的精品报道,巩固了她中国第一本教育新闻杂志的领先地位。《上海教育》已成为教师们最喜欢的教育期刊之一。她广博的视野、丰富的教育资讯、越来越强的可读性,赢得了教师们的赞誉之词。我想,《上海教育》的“特别关注”“报道”“环球”等栏目都是很优秀的栏目,宣传是到位的;更重要的是,很多教师因《上海教育》而不断进步。(广东珠海黄标祥)《上海教育》是理想的交流平台我在工作之余非常喜欢看《上海  相似文献   

19.
编读     
[来信] 我喜欢《上海教育》这位良师益友细读《上海教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大气,韵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我喜欢这位良师益友!我相信,在编辑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下,《上海教育》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同时,期待并坚信有《上海教育》的牵引,无数像我一样的一线教师会成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信息     
《上海教育》编辑部: 我从朋友处看到一本《上海教育》杂志,对我很有帮助。我准备订阅一份2003年度《上海教育》,现向你们了解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