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铃 《新闻三昧》2004,(8):43-43
屈指算来,你为我供稿已有两年了。你喜爱动笔耕耘。2001年,经同事推荐,我与你取得联系,并请你为我编辑的《精彩点击》专版每周提供一篇图片点评。从那时起,常常是每到周一便有一封邮给我的信,信封上总是排列着工工整整、一丝不苟的几个字——金铃同志收。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即使你有时外出,也会或提前赶出稿子,或从当地给我寄来。每每展开稿件,读着那一篇篇观点鲜明、语言生动、饱含深情的评论,我总禁不住会想,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3.
于鸿 《出版参考》2004,(2):28-28
有一个寓言——“猴子掰包谷”,猴子在包谷地里收获,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去一看,恰恰是个赖子包谷,也只好将就了。  相似文献   

4.
周有豪 《新闻记者》2004,(10):60-60
杨济诗、孙霞琴在第8期《新闻记者》上撰文《通讯员怎么了》,提出了通讯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通讯员是办好大众传媒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分布广又扎根在不同的基层,对办好媒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报社对通讯员是十分重视的,激发了广大通讯员写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基层的战士报道员。几年来,我结合部队工作采写了一些新闻稿件,有部分稿件被军队报刊选用.并两次荣立三等功,领导表扬,战友羡慕。取得一点戍绩后就有飘飘然的感觉。可前不久碰到的一件事,却让我感到万分愧疚。  相似文献   

6.
屈指算来,我从事新闻摄影已有12个年头,粗略统计了一下,仅见报的图片就有4000多幅,欣赏所谓的得意之作,品味曾经的苦辣酸甜,蓦然间我感到,自己对新闻摄影事业的执著是源于某种动力。  相似文献   

7.
8.
激情主义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跋涉在群山之间的旅人,正倾倒出他鞋子中的砂石,旁白是:“使你疲倦的往往并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石。”  相似文献   

9.
王志 《新闻三昧》2004,(6):44-44
笔给全国很多报刊社当过特约记和通讯员,现在是《中国化工报》特约记和《工人日报》通讯员。通过十几年的“业余记生涯”,我认为,当好报刊社的特约记和通讯员必须具有“六心”。  相似文献   

10.
××兄:上次我们在一起议到新闻工作者需要有什么样的基本的人格素养,我讲到了要有热情。但当时未及深论,有些东西今天通过这封信加以补充,供你参考。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热情,我以为要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客客气气,嘻嘻哈哈,更不是忙忙乎乎,大大咧咧,而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爱之深”固然是热情,“恨之切”也是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激情是一个意思。记得鲁迅先生有言:“作文要热情,教书要冷静。”此为他的人生经验之谈,因为他既教过书,更作过文,两方面都实践过,最有发言权。新闻工作者,自然离不开…  相似文献   

11.
吴咏林 《新闻前哨》2004,(11):14-15
又是一个猴年,又是一个甲申.逝去了的光阴.再也不能复返;走过去的脚步,再也不能收回。花甲已经临近——我该退休了!  相似文献   

12.
读卡夫卡的时候,我在想,如果他是一个新闻人,而不是就职于某保险公司,也许就不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躲进他幽暗的小屋中,摸出一枝用了20多年的秃笔,绝望而怨恨地把自己比喻成一只老鼠,而把职业说成是猫,为了生存,自己在职业的咬啮下,卑微地蜷伏着,渐渐老去。他把人和职业尖锐地对立起来,认为职业就是人的枷锁,人的桎梏,职业耗干了人的快乐和生命,从而进行了一系列艰  相似文献   

13.
14.
《水浒传》有一回写80万禁军教头王进因得罪高太尉避难西行,借宿史家村时,看到空场地中一位十八九岁的后生在使一条棒。看了半晌,王进不觉失口道:“这条棒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了真好汉。”那后生大怒,非要和王进较量。王进推脱不过,只好拿一条棒进场。后生将棒使得风响,口中叫道:“你来,你来。”王进将棒拖地转身走,后生赶将过来。王进转身将棒劈头从空中打下,后生一挡,王进的棒改变方向朝后生怀中刺去,刚进身又突然一搅,后生的棒便飞出,人也仆地。这一段真应了一句行话:“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相似文献   

15.
遗失声明     
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市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17.
陆应铸 《传媒观察》2003,(11):59-60
做过采访工作的一线记者多会有这样的体验,某一阶段线索不断,佳作频频,工作起来热情高涨,意气风发;而某一阶段却看这也不新鲜,那也没兴致,连续多天一篇稿件都拿不出来,情绪低沉,疲惫困乏。如果我们把第一种情况称为记者采访工作的“兴奋期”,那么不妨称后者为“低沉  相似文献   

18.
做一名企业报优秀编辑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呢?  相似文献   

19.
胡正强 《新闻爱好者》2003,37(12):36-37
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在极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他的发展与成就水平。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职业,它对从业人员的个性要求当然也有某种特定的指向,并由此形成记者职业的共同性格特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新闻记者,著名新闻教育家蒋荫恩说:“新闻学校出来的学生,虽然花费相当时间从事于新闻学研究,但并不一定即有‘新闻本能’,所以有少数人改弦易辙、半途而废,原因大多在此。”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与他的同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确定了16种基本的根源性的个性特质。这16种个性因素指标在各个职业领域具有普遍意义。根据新闻记者工作…  相似文献   

20.
阿杰  路未央 《今传媒》2004,(2):42-44
2000年12月24日,我因为此前参加深圳市红十字会等4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深圳市无偿献血献髓公益活动百言金句征集大赛获得了一个小奖,于是专程前往深圳市献血办参加颁奖典礼。下午领完奖,我顺便去市内探望一位久未谋面的同学。闲谈了一阵,同学邀我去楼下一位老乡家打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