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美国主流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作品不仅表现黑人女性寻求独立的自主精神,也传承黑人群体所固有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所罗门之歌》就是一部有关黑人男性摆脱他者地位、构建自我身份、寻找自我价值的小说。该书讲述了主人公奶人,由迷失自我、对周围人漠不关心、遗忘历史到清醒刚强、独自南下寻找祖先根源、领悟传统文化和祖先理想的转变过程,凸显了自我身份的构建与社会认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策士们的思想及活动.这些策士的思想和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功利思想,在当时,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在客观上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惠特曼《自我之歌》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特曼《自我之歌》一问世,就引起美国文坛广泛持久的争论.历史证明,《自我之歌》并不是所谓神秘主义的启灵预言诗,而是一首反映美国时代生活的现实主义伟大诗篇.“自我”展示出多重艺术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美国民主和美国人民.民主、民族主题贯穿全诗.诗歌宏伟的结构、广阔的历史画面、全景式的美国自然风貌,使之成为一首享誉世界文坛的美国史诗.  相似文献   

4.
《史记》中司马迁的自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史记》,这部彪炳千古的煌煌巨著,犹如巍巍泰岱,雄峙于中华的文史天地,成为荟萃祖国悠久文明的丰碑大碣和典范标志。它既是总统三千年、雄视百代的“史家之绝唱”,又是作者批判现实、追求真理、抒愤言志的“无韵之《离骚》”;它既是宏伟的民族史诗,又是个人庄严而深情的叹唱;它既囊括了政治、经济、宗教、学术、天文、地理、民俗等方面的人文历史,塑造了许许多多形神具肖的历史人物,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历史家、文学家,一个空前的文化巨人和民旅英雄的自我形象,写出了一个杰出的个性,不朽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活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课堂教学应认识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探究中不断满足现有发展水平和自身期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地实现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基于此认识,本堂课的教学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学生的探索活动展开,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领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合作研讨、多方求证,在学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既注意突出了他们的个体特征和群体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又注意了情感态度的发展及知识技能的形成。设计目标1.在观察…  相似文献   

6.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传播了它所创作的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自我奋斗者的话语:美国任何贫穷的男孩,只要他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就都能够到达经济世界的顶峰.同时,<了不起的盖茨比>包含自我奋斗者话语中的一个核心矛盾:自我奋斗者的话语声称向所有有抱负和毅力的人打开美国历史的史册,使其"榜上有名",然而同时却弥漫着"逃逸"历史,超越时间、地点和人类局限等历史现实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备受世界瞩目的《看不见的人》做一简要地分析与评论。作品的主人公,作为一个没有名字的美国黑人形象,他在敌对的环境里在思想上经历了从盲目崇拜到清醒地认识,从失去自我和最终寻找到自我的转变。埃里森讲述了主人公的一部抗争的历史。"他"的宗旨不在于对种族歧视进行批判,而是希望借此打破种族的界限。本文重点分析了《看不见的人》的主题、写作手法以及对现代人的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8.
自主探究是主动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它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的展开,学生的自我活动和自我拓展的过程。经过实践,笔者总结了在科学课中教学的“三放”与“二法”,“三放”指:放大脑、放嘴、放手;“二法”是:设疑法、障碍法。  相似文献   

9.
从新历史主义审视奈保尔的《河湾》,作者自我文化身份的复杂“自我塑造”对该文本的建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奈保尔在叙述策略上采用异乡人视角和西方意识形态立场,使文本叙述陷入分裂和自我悖反的尴尬境地.作品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有意选取非洲民族革命中一些负面历史作为“故事”链元素,建构具有特定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模式,在客观上去除了非洲民族解放的革命性和神圣性,成为其备受争议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要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规定用于开展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百分之二十。  相似文献   

11.
在爱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独角兽》中,"营救"一词一直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小说中众人为了营救一个被囚禁的、活在罪恶里的人——主人公汉娜,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救赎活动,然而主人公自己却宁愿活在赎罪的苦痛中,拒绝他人的营救,导致了一切的营救活动都没有成功。本文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通过深入地分析探究,得出结论:没有人可以拯救他人,只有自我救赎才是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12.
孙增美  姚林林 《师道》2010,(1):29-30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临淄,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源,研发了历史剧、课本剧、科普剧、蹴鞠、腰旗橄榄球等特色校本课程。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舞台。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提升了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但有些学生对此质疑,小西说:“特色活动会影响正常学习,我们正处在汲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历史剧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不划算。”小栋说:“我没有当明星的理想,更不想去做演员,没必要参与这种活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在魏晋时代尤为突出,那些酣饮豪醉的名士用自身的饮酒行为,或解忧消愁感叹人生、或反抗礼教张扬自我、或安身立命以避祸患,从而反映并影响着魏晋时期的酒文化,这些魏晋名士喝酒喝出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深度,不仅在当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更为我们探索中国酒文化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活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课堂教学应认识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探究中不断满足现有发展水平和自身期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地实现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张承志的《黑骏马》以一出爱情悲剧为形式,展现了蒙古民族在历史转折之际的自我审视、化追寻及抉择。具有令人回味不尽的历史与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风物、哲思相融合的叙述中,追寻历史现象、描绘文人形状、剖析文明兴衰、追究文化命运,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批判精神和立足于精神层面的对自我与精神的超越。《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有三:一是在山水风物中寻觅文化之"苦";二是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底蕴中挖掘文化之"苦";三是在历史的沉思中提炼文化之"苦"。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的代表性小说《唐老亚》以其独特的重新建构美国华裔历史的方式引起广泛关注。在弗洛伊德关于梦境显意和隐意分析理论视阈下,主人公唐老亚的梦境作为隐性表述一方面建构美国华裔历史的回归,另一方面解答唐老亚代表的新一代华裔的文化困惑。赵健秀用梦境来实现自我愿望的满足,颠覆文化霸权主义下的被扭曲的华裔历史;通过梦境和现实的穿插,唐老亚的文化困惑得到解答,勇于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实现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18.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首部获奖作品《所罗门之歌》讲述了黑人男青年自我探寻的故事。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镜像理论中的"自我"与"他者"观出发,分析主人公奶娃的精神世界。说明只有将自我与他者相结合,接受黑人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才能寻得自己的根、才会真正获得精神和人格的独立与自由、黑人才能在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成功地找到他们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的思维艺术被列宁称为"大写的逻辑",它是批判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成果。这种逻辑首先是内涵逻辑,以范畴的自我发展和体系的内在生成为叙述形式,这是对黑格尔的继承一面;同时又是历史的内涵逻辑,以人类感性活动作为范畴发展的根基和动力,这是对黑格尔的批判与超越一面。《资本论》历史的内涵逻辑以非概念的历史来演绎辩证法的特质,又以辩证的运动来描述历史。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23):172-173
《幕间》讲述的是1939年6月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村庄里的故事。小说展现了伍尔夫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之间生态和谐的意图。本文从解构主义的角度,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试图揭示伍尔夫如何调和矛盾,实现对立二元的平衡、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