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是古代中国人独创的概念。中国“文德”论兼有“文之德”与“文人之德”两方面意义。在“诗言志”纲领下的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文之德”,是把文学的本质定位在抒发正确崇高的思想情感上,把文学的功能定位在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上。由此而来的中国“文人之德”,则要求文人立身修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情操。中国古人提出的培养“文德”的途径是“养气”,具体包括“感物”与“读书”两个方面。古代文论的这些思想精华,对于新时代文学“中国梦”的圆梦之旅,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民族问题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一至四版,集中来说,存在如下四点民族问题:一是中国“种族”提法;二是“XX人”民族提法;三是“族姓”提法;四是没有“民族古籍”类目,这些既有学术上的分歧,也有认识上的不足,更有政策上的失误。为此,特别指出并加以讨论和更正。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3.
“报喜”与“报忧”,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对特定概念,也是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 回顾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会发现党报的“报喜”或“报忧”始终是依据各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不同,而在内容上有所侧重,在数量比例上有所变化。而“报忧”的指导原则也始终紧紧围绕党性原则这一中心。在党报“报忧”的历史上。“报忧”的政治功能始终居于第一位;至于“报忧”的新闻报道功能,则直至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才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4.
变期刊大国为期刊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期刊与中国轿车何其相似 提起中国期刊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中国的轿车,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生产轿车的工厂,可是生产轿车量却是世界上最少的,全国生产轿车数量的总和还不如韩国一家“现代”汽车厂;质量也不咋的,稍好一些的都是“假洋鬼子”,弊端就出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无序竞争”上。中国期刊就很像中国的轿车,我国现有期刊8725种,其中发行量  相似文献   

5.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2,(2):4-5
<正>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打造易于为人们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我国新闻学术界的当务之急。实现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构建上的突破,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思路非常关键。第一,比较中西新闻学话语体系差异。中国特色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在话语体系上有诸多差异。在功能定位上,中国特色新闻学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西方新闻学强调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  相似文献   

6.
阙里读孔     
开场白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怕是无人可比。上世纪末流行“脑筋急拐弯”时。台湾人编的一套书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孔子是中国最著名的什么家?”答案是:“最著名的老人家。”问和答都够无厘头的,不知如果在央视王小丫MM的“开心辞典”上,这样的讨巧会不会得到“回答得完全正确”的待遇呢?  相似文献   

7.
鲍繁 《新闻窗》2013,(5):65-65
近期,“舌尖体”在网络上悄然流传,出现“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等“舌尖”系列。究其原因,皆是受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据悉,《舌尖上的中国》的收视率远高于同期热播电视剧的收视率,成为近20年来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何能获得成功,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分析该片的成功之处,有助于促进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围绕国内首套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成果之作“中国新闻学丛书(二十种)”出版,专家学者就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建构”“如何建构”和“建构走向”等话题展开研讨,指出建构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战略性任务,是科学地追求真理、用学术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是打破资本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话语套路的要求,是体现中国新闻学学科独特性的现实需要;在建构路径上要立足两大实践,践行四大方向,实施五大举措;在目标面向上,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在思想上走向实事求是,立场上走向治平之学,定位上走向人民性,目标上走向对话性。  相似文献   

9.
“印刷术”一直是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之一,毕升的故事家喻户晓。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这位中国印刷者的鼻祖又被他的后人以雕像的形式请入展场。 然而当今世界印刷业早已告别“铅与火”步入“光与电”并飞速向“数字化”发展。印刷技术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已是印制设备的比拚,而中国在这方面与先进国家有五十年差距。这使得展会上的“毕升”看上去有些黯然神伤。 印制设备的落后并不防碍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印刷产业市场。印刷界人士介绍,中国近二十年印刷行业快速发展,在“九五”计划期间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二000年中国印刷业产值达一千五百亿元人民币。 中国现有纸介媒体二千多家,是十年前的两倍。每天发行总量达一亿八千六百万份,纸张消耗量每年达二百万吨。中国广告业以及包装业也迅速发展,其对印刷品的大量需求是中国印刷业得以高速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政经资讯     
话语“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因此,中国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郎咸平在其新书中断言“下‘死亡指标’是为了少死人。”——安监总局回应公众对死亡率的质疑“中国无人仅因网上言论被捕”——国新办称中国管理互联网符合国际做法“电站越建越多,  相似文献   

11.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09,(23):2-3
中国在全球投放形象广告。展现“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 最近,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试图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美国有线新闻网11月下旬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一则30秒的商业广告.内容是“中国制造”产品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朱萍 《视听界》2013,(3):110-112
地方台大多有对上发稿的指标,任务年年加码,其中以对中央台发稿最为不易。各兄弟台负责对上发稿的编辑碰面交流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之声”上稿太难了!地方台稿件如何能被“中国之声”慧眼选中,“中国之声”的需求是什么,对上发稿是否有技巧、规律可循?笔者从多年实际工作中总结了若干办法。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的21世纪以来,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繁荣发展,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创造了中国童书“大国崛起”的“美丽童话”,成了一支拉动中国出版上行的的“领涨力量”,被誉为中国图书市场上的一棵“常青树”.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的“黄金时代”能持续多久?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的“美丽童话”能持续多久?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一直是出版界及社会相关部门关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推进为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新视野、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梳理和反思中国出版学知识体系构建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正处于新的历史界标上。其中,“新时代”是历史方位,“中国特色”是空间向度。立足中国出版实践、面向国际出版视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出版发展的时代脉搏,回答出版学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则是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进路。  相似文献   

15.
一部《红高粱》让许多外国人误以为中国家庭多是三妻四妾,一部《卧虎藏龙》又让他们误以为在中国大街上随便拦住一位就是武林高手.当“非主流”占据了西方关注中国的“主渠道”时,“主流”就沦落为跑堂的“小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记者”这四个手写字,赫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十一月八日的“中国记者大型专题节目”上。它是《中国记者》的刊名,《中国记者》同仁深感无尚光荣》,《中国记者》是属于中国记者的。  相似文献   

17.
张文东  姜翼飞 《现代传播》2022,(11):98-103+111
成熟的主旋律电影应当是思想引领与大众传播的有机统一,不仅要“化大众”,还要“大众化”,新世纪主旋律电影便是在此意义上,以中国本土美学结构为艺术根脉,在素材上着意于对集体记忆的重构和对现实焦点的化用,在叙事上承续了古典小说的传奇叙事传统,在人物上围绕“兼济”思想塑造了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英雄群像,在感知方式上基于传统诗性美学构建主客相融的对话机制,依托这一系列“本土化”美学建构,实现了从“讲中国好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8.
董西莲 《大观周刊》2012,(30):30-30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它不但在笔墨的运用上独具特色,在置陈布势上也有很大的“玄机”。正如王原祁所说,“画中有龙脉开合”。我们欣赏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看它的笔墨、构图,更需要仔细推敲它局部的巧妙设置。例如房子与树、树与山,树与舟之间的遮挡,正所谓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这些“隐藏”在画面中的规律,给一幅山水画制造了“矛盾”,但这矛盾又是对立与统一的。这矛盾的存在,让画面动静结合,十分和谐,符合中国的传统哲学。我们可以从山水画的遮挡、山水画中的“藏”“露”,中国的诗歌与山水画去研究中国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  相似文献   

19.
《陕西档案》2013,(2):1-1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人大第十二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就职演说中,对什么是“中国梦”和如何实现“中国梦”,从科学定义、丰富内涵、凝聚精神、重在实干等多方面全方位地作出了精辟的诠释和解读,并将实现“中国梦”列为未来执政的愿景蓝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习近平主席谆谆告诫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贵在“要实干”.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毛泽东评价鲁迅为“现代的孔夫子”,可见鲁迅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然而,究其一生,我们却不难发现,鲁迅有鲁迅的悲哀。他的一生有许多的挚友,也有许多的“怨敌”。因为要唤醒沉睡的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