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颜立平 《教师》2011,(31):37-38
2011年湖南高考考纲要求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即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运用构造法进行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是构造法呢? 所谓构造法,就是通过对条件或所求的结论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抓住问题的特征。联想到熟知的数学模型,然后变换命题.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探索、发现是人本身需要,运用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既可以满足学生本身的需要,也是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不神秘.数学教师人人可为。只要我们把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观点等当作是待创造的成果.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那么数学教学就可以实现掌握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统一。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及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创新能力是国家兴旺和民族振兴的基础.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那么就需要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化学创新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造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征表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教学等方面谈一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王宏伟 《考试周刊》2013,(11):52-53
<正>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想、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实现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创新意识表现为:对新颖的信息、情景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构造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构造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构造什么和怎么构造。用构造法解三角题,同解决三角问题的常规方法比较,具有思路清晰,结构巧妙,过程简捷等特点,对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稗益。  相似文献   

8.
王月顺 《考试周刊》2014,(29):60-60
<正>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是教育设备、手段、工具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强化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当作知识的负载者,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把教学过程看作教师把知识注入学生大脑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创新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途径。这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则责无旁贷地落在教育教学工作者身上。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切实转变教师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所学知  相似文献   

12.
刘艳娟 《成才之路》2009,(14):33-34
一、指导学生质疑问难,诱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为科学问题总是发生在已知与未知的交界处,并且用已知向未知提出问题,问题解决便意味着某知识的创新。所以,结合数学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应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入手,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本着重从以下方面论述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即:坚持“双主体”教育思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化学发展史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金兰 《考试周刊》2014,(27):54-54
<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主渠道,一线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实施创造性教学,努力提供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播撒创新的种子努力营  相似文献   

15.
赵诺 《河北教育》2007,(4):42-43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思想政治课常被学生误解为是“枯燥、乏味、晦涩”的理论课,这就要求老师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创设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和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自尊自信是可贵的心理品质》一课时,我引用“晏子使楚”和“毛遂自荐”两个故事;在讲“集中解决主要矛盾”时,引用“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等俗语,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6.
韩治国 《教书育人》2012,(9):140-141
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系统建构学生的文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文字表达形式,陶养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有学者认为大学语文承担着四大使命:梳理功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寓创新于数学学习之中,让学生从小扬起创新的风帆。一、更新数学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的教学行为来自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8.
19.
刘梅英 《教育》2011,(28):52-53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一项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本文试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体育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民主、融洽、和谐、愉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